甘肃水电大县永靖县面临饮水、用电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3-31
|
“山下黄河滚滚流、山头吃水贵如油”,“三座电站在永靖,永靖人民没电用”……在沟壑纵横的山梁上行走,王发红随口哼出的几句顺口溜,毫不幽默。从他干裂的嘴唇间蹦出的每个字,听起来都格外苍凉。
王发红是甘肃永靖县新寺乡党委书记,自去年10月份以来,由于境内没有出现一次有效降雨(雪)过程,干旱长达百天,全乡6500多眼水窖80%干枯,其余的水窖最多维持1个月。断水户要到几公里外的泉眼排队拉水,通过畜驮或用三轮车拉运,每立方米水的运送成本少则40元~50元,路程远的则要120元。
永靖真的就这样缺水吗?在永靖县,黄河流经县域107公里,并留下了神奇迷人的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当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高达19万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4倍,同时,永靖还拥有91.85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水电大县吃水难、用电难的现实?
干枯的水窖
永靖新寺三中有5个大型蓄水窖,理论蓄水可达250立方米。原设计是通过人饮解困工程或集流雨水,解决师生们的饮水问题。但人饮解困工程大多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而无法使用,加之山区旱情严重,集雨水量十分有限,因此山区学校蓄入窖中的饮用水基本上以买为主。
由于距水源较远,且行路困难,每到冬春旱季买水、吃水就成了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得拉水,并且大多数用的是20元1立方米的泉水。在新寺乡的杨塔、红泉、小岭等学区,每年的水费开支高达l万~2万元,这相当于部分山区学校全年的办公经费。
在饮水最为困难的时候,师生们每人每天只有一杯水。走进这些黄土坡上的校园,很难听到琅琅读书声,只有沙哑的嗓音在传递着知识的薪火。
永靖县水务电力局介绍,1995年以来,永靖县通过多方筹资,在东西山相继实施了“121”、“122”雨水集蓄工程,还争取实施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以及海内外社会团体援建的水窖项目,试图逐步解决山区群众的吃水难题,但由于靠天吃“水”,在干旱季节,十窖九空。
多年来,永靖东西山区群众直接饮用集雨水、山泉、坑塘水,水质不达标,还有许多山区群众人畜混用饮用水,卫生条件差,大骨节、甲状腺肿大、肠道等疾病时有发生。
由于远离地表径流,永靖县地域形成了“山下碧波荡漾、山上荒山秃岭”的巨大反差。地处东西山区的11个乡镇,7万余人口常年饱受饮水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