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拆除是“断根”行动还是提高幸福度?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06
|

在风光秀美的黄山白岳脚下、新安江两岸,有五千多个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的徽州古村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的上叶古村落就是其中的一个。但自2010年年底被列入“潜口镇东山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项目”后,上叶古村便告别了宁静的生活,开始了拆房、“整村搬迁、复垦”的过程。记者近日走进上叶古村时,这个“整村推进”行动已近尾声。
记者探访:古村还剩9户民居未拆
上叶古村距离徽州古村落灵山五六公里,它是一个以叶姓居民为主的徽州古村落,现居住52户、 200多位村民。3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上叶古村。溪水在山涧里流淌,仰面望去,密集的山林掩映着粉墙黛瓦的古民居,两棵千年银杏树护卫着村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和青翠的竹林将古村紧紧环绕。
数百年来,上叶古村的村民一直在此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始于去年年底的一场“整村推进”行动,让这种生活成为历史。
2010年11月,潜口镇政府为了拆村并镇、平整土地,置换更多土地,在全镇范围内启动了“整村推进”项目。上叶古村连同其他7个村的居民点被一同列入整治试点村。按照统一部署,上叶村52户村民要集中搬迁到三四公里外的东山村安置点,统一建房,而村民现有的民居将被全部拆除。
如今,上叶古村只剩下9户未拆除的民居,稀稀落落地散落在山坡上。村里放眼望去一片断砖残瓦。
村民痛惜:上叶古村就要不存在了
村民告诉记者,上叶古村约有600多年历史,明朝之前就有人居住在此。在村中几幢还未被拆倒的古民居上,精美的门罩砖雕、朝代痕迹明显的墙壁彩绘,都印证着古村历史的辉煌。凿有钱形的村街石板路透露着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
在上叶古村丰山南坡500米处,至今尚残存着一座“勅封威灵高庙”。这座皇帝钦批的古庙, 12米开间,20米进深,砖木结构,四合院格局,分前、中、后三殿。当地民间传说“高庙”为唐时所建。不过记者在现场看到遗存的石匾记载:“明万历乙亥年(1599年)冬月”立,清乾隆辛卯年(1771年)、同治己巳年(1869年)两次重修,可见至少有400多年历史。可惜的是,“高庙”此前曾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已是半倒半毁状态。
据了解,上叶古村落在徽州的扬名,一直和这座“高庙”联系在一起。东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曹广龙说,当初“高庙”是附近几个村庄村民集资所建,附近村民每年来此上香。上叶古村村民不仅对二月二的“高庙”庙会民俗记忆犹新、津津乐道,而且知道“高庙”后面就是明末徽州名士、大名鼎鼎的《新安江赋》、《黄山赋》作者许楚隐居的地方,也知道高庙下面有歙县四大名泉之一的故迹,“末代翰林”、徽州大学者许承尧也曾在此苦读。
2004年,上叶古村被安徽省社科联、黄山市社科联列入《徽州五千村》丛书向世人介绍,并留下两张古民居照片。
“村里人都搬走了,上叶古村也就不存在了,‘高庙’和叶氏宗祠恐怕也将保不住。”村民叶明亮对镇政府的这次“整村搬迁”行动很不理解。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无论是尚未搬迁的村民、还是已被安置的村民,大都不支持这个行动,其中有些村民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