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甜粘玉米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06
|
春忙、春忙,签了订单才不慌。日前,在吉林省蛟河市前进乡采访时,看见不少农民正在跟前进乡粘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单。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海波说:“尝到甜头、得到实惠的农民,很相信他们自己的专业合作社。”
在蛟河市了解到,部分农民利用当地适宜种植粘玉米优势发展粘玉米种植,在蛟河市供销联社多方扶持下,已成为了农民信任、致富一方的好产业。
到目前,蛟河市粘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了5个乡镇、40多个村屯,带动1500多农户,农民每年收入超1000万元。该产业因此被蛟河农民亲切的称为“白金产业”。
专业服务,需要有专业的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实不是新鲜事,国家不但有专门的法律还有很多政策支持。蛟河市供销联社利用多年服务农民的信任,率先将这一惠农组织在蛟河农村中推广开来。
2000年,蛟河市供销联社偶然中获知了粘玉米这一项目。经过了不少周折,终于尝试着把这一项目引到的蛟河。
当时参与引进该项目的陶传岭,现在兼任漂河镇青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说,青背处在半山区但有沿湖气候,所以,这里的粘玉米让很多客商垂涎。每年都有人过来跟农民拍胸脯,说只要送到厂子,扣除运费,每棒肯定比蛟河还要高几分钱。
为了这几分钱,头几年年年都有人偷偷运到了吉林等地,可每次都是货到地头死,这边人家把价格杀下来了,那边又偷偷拉回了蛟河。瞅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差几个小时就过保质期,那可是万把块的损失呀!收了产品,也收了这些农民的心。
一户传一户,亲戚传邻居。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好名声。要求加入的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产品越来越多。2003年,蛟河市供销合作社就利用组织优势,成立了成立了新站吉祥、拉法新立等5个粘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供销社出资占60%,农民出资占40%。粘玉米种植初具规模。
专业服务,需要龙头不断强大。
在蛟河市拉法街拉法村村民于贵宝家采访中了解到:2008年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蛟河粘玉米的销售也受到了影响,价格一路下滑,不少跟外地签了订单的农民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唯独蛟河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全照单收购。
“人多有力量,组织大了就有市场话语权,百舸争流不如一舰屹立。”蛟河市供销联合社兼蛟河粘玉米农民专业联合社理事长王庆江说。
早在2003年,为了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蛟河市供销联社就开始积极探讨向龙头企业——蛟河市永丰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注资的方式。由5家专业社联合成立的联合社,注册资金304万元,其中蛟河市供销社投入粘玉米生产设备102.8万元,投入流通资金200万元,5个专业社出资5000元,116户农民出资7050元。
靠着龙头的不断壮大,农民的粘玉米产品越走越远,甚至走进了国内大型连锁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风险也越来越小。
2010年,蛟河市漂河镇经历风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大片的甜粘玉米没有达到订单的要求,蛟河市供销合作社派出专家去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后,决定降等收购,帮助受灾户度过难关,所收产品由公司通过特殊渠道销售。“我们这些种植户当时都没人相信这是真事。”漂河镇顺利村村民孙龙春现在回忆起当时情境时,感慨万千。
为了保障企业生产原料稳定供给,推动企业和粘玉米产业更加健康发展,联合社开始对入社农户实行统一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竞争力。
到2010年,龙头企业已累计实现税收400多万元,成为蛟河利税大户。蛟河市粘玉米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120公顷发展到现在的600公顷,产量由400万穗发展到2500
万穗,农民每年直接收入近千万元。(李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