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观察

部分地方“不宜公开”预算“隐藏”于其他支出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1

占财政支出比重高 具体用途难分辨

    看不见用途的政府财政支出正在慢慢膨胀。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尽管中央部门和陕西、广西等地方近期陆续公开了2011年预算,且今年预算公开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加大 —— 北京市已经公布公车支出资金,但大多数被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预算条目仍隐藏在名为“其他支出”的大类里,其中包括政府人员工资以及行政成本等。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其他支出”占其财政支出的比重非常高,在30%甚至40%。知情人士称,“其他支出”让地方政府爱不释手有两大原因,一是看不到具体支出用途,人大审议时好通过;二是预算法规定,年度中财政资金在科目间“流转”不需人大审批。据透露,实际上政府部门财政有两套预算体系,在没有公开的那一套中,人们是可以清楚看懂政府是怎么花钱的。

    “其他支出”里还有“其他”项

     “预算是列举式,总有一些支出无法全部列举出来,所以在预算的类、款、项科目下都有‘其他’一项。”上海财经大学公共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徐曙娜解释。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些调研发现,“其他支出”在西部地区基层政府尤为明显,最高的占本级支出的42%。记者从目前公布的有限的地方预算中并未找到如此高的比重,但几乎各级政府的“其他支出”都是所有二十几个类中数一数二的大支出。2011年北京市市级一般预算支出情况表中,按功能分类的支出分类显示,最大的一项为教育支出,达226亿,而第二大支出项即为“其他支出”146亿,占总支出的11.6%。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2010年预算支出中,其他支出是数额最大的一类,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7.5%。

    一位财政官员表示,过去在“其他支出”后,要求贴上一页杂项表,上面对其他支出的具体用途作说明,如买车、开会等。但随着中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实施,一些过去在其他项中的支出已经分流到新建科目,其他杂项表也随之取消。而如今在“其他”帽子下的支出,有些不适合任何类、款、项级科目,只能放在“其他支出”类,而为年度中可能发生的支出预留也在“其他支出”类中。按照一位财政官员的话来说,“支出能靠民生的早就靠了,有一些不便暴露的放在其他支出”。

    近年,审计部门在审计中也发现,其他支出频繁使用,金额较大,尤其基层财政更严重。据了解,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审计局在审计中发现,其他支出有扶贫慰问、也有捐款赞助,但更多是支付奖金补助,吃喝招待、参观学习,不好处理、超标的费用都罗列其中。而在2009年被调查的湖南省浏阳市广电局长的奢侈消费清单中足浴中心、餐厅包厢、西餐厅、水疗中心等都是通过“其他支出”列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审计局在审计中发现,人员经费、日常公用中都有“其他支出”,专款支出和卫生、教育、社保、文体、公共安全所有支出中也都有“其他”项;北京市平谷区审计局甚至在乡镇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中发现,“其他支出”类中还有“其他”项,这些都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颇大难度。

    “看得懂”的预算能否推开

    事实上,能看清用途的财政预算账本并非不存在。目前部门预算通常会编制两份预算,一个按功能,另一个按经济分类。有政府部门人士表示,其实各部门最初编制的大多是经济分类预算,根据下属单位或部门上报的人员经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内容编制预算。经济分类预算具体反映钱是怎么花的,如用于差旅费支出。功能预算则反映钱主要用于哪些功能,如教育支出。去年中央部门有74个部门晒账本,据悉今年将会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但目前中央部门公布的都是按功能分类的预算。这让很多人理解为不透明,因为功能分类的预算看不到政府人员经费支出、工资福利、会议等公众感兴趣也能切身体会的数字。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按功能分类要求,但大多数国家会按照民众的申请检索统计出政府各种花销的数据予以公开。据了解,尽管政府部门对外公布预算时是按功能分类,但内部讲话以及向上汇报时,无疑大都采取了经济分类预算的方式。今年年初,卫生部在向全国人大汇报今年预算情况时,采用的就是经济分类预算的科目和数据。据悉,卫生部共有86个预算单位,在职人员89000多,离退休人员27000多,共计11万多,2011年基本支出增加21%,主要用于职工购房补贴。与其一样做法的是水利部,该部门公布了2009年实际支出人员工资22.53亿,其中在职人员16.22亿,离退休人员6.31亿。




责任编辑: 高爱玲来源: 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