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播报

桦甸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3

    近些年,吉林省桦甸市从风物人文入手,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提振精神、文化经济双赢”的发展繁荣之路。

    桦甸歌舞:轻舒广袖动神州

    桦甸市歌舞团成立以来,已连续12年走进春晚,连续1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成为桦甸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名片。

    1997年成立以来,歌舞团从低谷中崛起,在改革中前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县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的一支劲旅。歌舞团参加了省级及国家级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世界石油大会、庆澳门回归、南宁国际民歌节、长春电影节等大型演出活动都有桦甸市歌舞团靓丽的身影,演员们经常与国内知名大腕同台演出,累计达上千场,演出遍及国内28个省市,行程达12万公里,为在域外宣传桦甸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桦歌”不断转换经营机制,通过采取政府支持、团企联姻、市场运作等措施,不断提升歌舞表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打造“桦歌”品牌。随着品牌的不断提升,“金城桦甸”的名气越来越响。

    民间绘画:浓墨重彩绘华章

    在每年国内举办的美术作品展上,桦甸市的民间画都备受欢迎和宠爱。桦甸市的民间画由来已久,早在1991年,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近年来,桦甸市依托地域文化优势,发展和繁荣以民间绘画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并逐渐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立了以公吉乡民间绘画画院为中心的集培训、创作、生产、展览于一体的基地,成立了股份制民间绘画销售公司,变分散销售为集约经营,拓宽了民间绘画经纪人经营渠道,形成了特色产业链条,提高了综合竞争力,形成了规模效益,在民间绘画做强做大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桦甸市的民间画先后有1770余幅作品参加了国家、省和吉林市级的美术作品展,有10余幅作品获全国金奖,186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一些作品还走向了世界,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6个国家参展。在打造民间画品牌的同时,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画家。

    影视基地:厚积薄发促发展

    桦甸市山峦叠障,白桦婆娑,红叶壮美,三湖竞秀。无论是山是水,是树是凇,都是人间难得的仙境。得天独厚的秀美风光,特色浓郁的东北风情,成为众多影视作品首选的外景地。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知名影视剧组拍摄的《流泪的红蜡烛》、《女人不是月亮》等40多部影视作品的外景地都选择了桦甸。 近年来,桦甸市积极打造东北著名影视外景基地这一文化品牌,2004年拍摄的《关东金王》成为2006年央视大戏并热播。桦甸市围绕该剧的播出,组织不同层面的座谈会,深入挖掘剧中人物“韩边外”安边实业的精神内涵,积极向国家申报相关奖项,将桦甸影视基地项目对外招商。白桦树是桦甸的市树,白桦金城久享盛名。2009年,由桦甸市政府协助,吉林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联合拍摄了20集电视连续剧《静静的白桦林》。桦甸市以此为契机,用金城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淳朴和谐的民风吸引更多的影视剧组来桦甸拍出精品力作,提高桦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而促进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文体活动:繁花似锦乐民生

    每当晨曦微露或夜幕降临之时,市中心广场上、体育场跑道上、现代化影剧院里,都有金城百姓们跑着、跳着、品着、赏着……人们共享文化发展带来的喜悦。多年来,桦甸市积极探索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以科技馆、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四馆一中心”为重要标志的城市文化设施建设,解决了规模小、资源分散等实际问题,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桦甸市的“广场文化”,已持续举办多年。组织过“青春创业”等70余场大型文艺演出和16场露天电影,参与群众达40多万人次,成为繁荣群众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桦甸市体育场、影剧院的相继建成,为金城百姓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也繁荣了当地的文化体育事业,太极拳、轮滑等协会应运而生。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思想人文素质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记者王新丽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