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子县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3
|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因尧王长子丹朱授封于此而得名,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境内物产丰富,土地肥沃,自然资源充足,已探明煤炭储量57亿吨,煤层气储量142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2%。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是长子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长子通过经济发展夯实生态保护的物质基础,以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合理布局,夯实基础
为了推进绿色发展,长子实行分类指导,宜开则开,宜补则补,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科学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经济发展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政府要理所应当负起责任,实施干预,可采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政府通过正确引导和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干预,最终使一些与环境“不友好”的项目、产品受到控制,使与环境“友好”的项目和产品得到政策优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人人重视生态建设事业,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二、合理开发,有序发展
长子的矿产资源丰富,仅煤炭储量达到57亿吨。丰富的资源虽然给长子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后劲,但也使生态保护面临严峻的考验。改革开放以来,长子的经济以年均12%的高速度持续增长,但一直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以资源消耗,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将日趋严重。一是长子的大型企业多以煤炭为主,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将对大气、土壤和水造成影响;二是无序过度地采伐森林和放牧,使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最佳资源配置,找出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使长子的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合理利用,节约水源
长子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以申村水库、鲍家河水库、韩村水库、浊漳河、岚河、雍河、丹河“三库四河”为主,纵横交错的水系,目前已探明水资源总量为14.5亿立方米。从“三库四河”入手,先后在“三库四河”及流域关停了两个铅冶炼厂、二座焦化厂、一座电石厂、十余座小煤矿、搬迁了一座淀粉厂,同时投入4500余万元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在经济建设中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水源放在首位,大力提倡节约水源、着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目前我县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占百分之十左右,要提倡全民节水;严格要求企业按照规模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充分利用县城污水处理厂,使之为经济发展再添活力。
四、合理栽培,有序循环
近年来,长子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指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22%,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50%,站在高高的发鸠山,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地是绿的,水是清的,不由得使人们想起“谁不说咱家乡好”这首歌。
一个城在林中、人在园中的美好画卷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再造一个新长子,要靠科学、靠经济、靠发展、靠资源。我们既要发展经济,更要保护好这一方净土,这是摆在长子发展面前的一个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及时恢复生态和保护生态。目前,城市绿化、通道绿化已初显成效,对山地、林地、湿地的利用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些非耕地资源,拓展农村生态发展空间,通过绿化宜林荒山,绿化村庄和发展庭院林业,通过倡导绿色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把生态与富民、生态与文明结合起来,形成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如今,长子的名片很多,“千年古县”、“绿色名县”、“全国生态模范先进县”、“全国卫生模范县”、“山西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等等。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在长子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6”城市生态群建设,通过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全县35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新长子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贾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