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人物

王运宏:18年为百姓调解纠纷赢得称赞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4

    “乡亲们的心气顺了,我心里比啥都美”

    让老百姓“心气顺”是王运宏经常说的话,正是这种追求,使他在处理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时,有一股从不放弃的韧劲和干劲。

    挨家挨户摸排情况是18年中王运宏做得最多的工作,每遇到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他都会详细地记在工作日记中。现在,20多本工作日记成了王运宏最珍贵的遗物。

    “我发现本村二组村民于九忠与邻居张广涛因修房产生矛盾,造成修房停工,双方互相组织家族人员准备打架……”“张明顺家的一棵桐树被刮倒后,破坏了邻居的东屋,造成邻里关系紧张,因为赔偿问题更是走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这就是王运宏的工作日记,里面记的大多是些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离婚、退婚、宅基地纠纷、土地纠纷等琐碎的事情,这些事情看起来不大,但调解好了能起到维护一方稳定的作用,避免了矛盾和冲突升级。

    王运宏的办公桌上,至今依然保留着打印有他手机号的“警民联系卡”,只要群众一打电话,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他都马上赶到。2009年冬天下大雪那天,祁湾村的群众因为分地打起来了,他一接到电话,立即顶风冒雪赶到现场。此时的王运宏咳嗽很厉害,每天都戴着口罩,但他依然连续一星期不断做群众工作,有时甚至调解到深夜,最终化解矛盾。

    提供法律援助也是王运宏的一项重要职责。2007年,仲庄村王从祥在新乡卖瓜的路上遭遇车祸死亡,肇事者逃逸。了解情况后,王运宏先后16次赶往新乡市帮助打官司,最终取得胜诉。在诉讼和强制执行期间,对方多次打来恐吓电话,但王运宏从不惧怕。案件结束后,王从祥的家人拿来5000元作为感谢,被他拒绝。

    作为基层司法所长,在调解纠纷时他常常要面对一张张怒气冲冲的面孔,处理家长里短的琐事、难事,听到最多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有人说:“老王,你成天跑前跑后,修车加油费都是自己掏腰包,还常常两头受气,你图啥?”王运宏说:“啥都不图,矛盾纠纷化解了,乡亲们的心气顺了,我心里比啥都美。”

    他懂法律,做事公道,老百姓都认他

    “王运宏对老百姓的心理摸得很准,知道老百姓想的是啥,他懂法律、懂政策,做事公正、有威望,老百姓都认他。”多次目睹王运宏调解纠纷的邸阁乡贾庄村支部书记孙秀荣说。

    王运宏生活很俭朴,客厅里的家具已经磨得没角,亲戚送的19吋电视机用了十多年。可他在学习法律上却很舍得花钱,他家里最多的是书,他认真读过上百本法律书籍。

    处理土地纠纷是乡村干部最头疼的事情,这些纠纷往往同其他矛盾纠结在一起,特别棘手。2009年,贾庄村群众因为机动地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两派群众经常吵架到半夜,有时甚至动手打起来。了解情况后,王运宏挨家挨户走访,讲法律、讲政策,并反复听取群众意见。在认真做好笔录的同时,他还和群众一起,对有争议的地块一块块仔细丈量。一个月中,他耐心调解,群众会开了不下15次,最终将这次纠纷解决。

    “王运宏熟悉各村情况,是我们的‘灭火器’。一些乡政府解决不了、当事人不断上访的纠纷,老王到了就能解决。”和王运宏共同工作10年的邸阁乡党委书记王传喜说。

    2007年,张斗庄村张贵琴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但母女俩的口粮田被前夫转包给别人,在多次要求村里解决土地问题未果的情况下,她走上了上访之路。王运宏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与村干部商量,为母女俩争取到1500元临时救济款,又冒着暴雨找到张贵琴前夫,连续3天的长谈,促成双方就孩子抚养问题达成协议。

    18年来,由于王运宏的出色表现,他多次被省、市、县评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司法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目前,开封市已号召全市政法系统干部向王运宏学习。(完)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新华网河南频道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