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170万元干部配GPS手机为防治腐败?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5
|
调查二:通过“高级手机”能预防腐败吗?
【网友质疑】许多网友认为,纪委通过GPS手机监督官员行踪,仍只是内部监督,对预防腐败、改进干部作风的真正意义不大。凤凰网网友“宇村长”评论说,手机定位这种技术手段真能反腐吗?!反腐要从制度上和法制上着手,技术监督效果有限。
【记者核实】对于网友对手机监督作用有限的质疑,陈勇表示,从2010年4月起,酉阳县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精细化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平台就是通过3G手机报送“领导干部工作日志”,要求干部们每天报送工作进展情况,便于县委、县政府掌握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3G手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这里。这是监督干部的一种手段,同时酉阳县还建立了人民评议员、人民监督员、效能监察、督察巡查等六项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包括对县委书记、县长在内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陈勇说,酉阳地处武陵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其贫困程度曾有“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的说法,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贫困程度极深,面临着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经济转型的繁重任务,这就要求完善对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力度,“六位一体”监督体系是该县提高干部素质和预防打击腐败的一种探索。
【专家点评】张步峰指出,手机监督官员对防治腐败和提高行政效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技术性手段只是方式,监督官员“8小时之外”的根本在于从制度和法律上实现防治腐败和提高行政效能。而且,这类探索没有普遍意义,不可能在全国进行推广。
调查三:手机定位开启需报批 专家质疑隐私权被侵犯
【网友质疑】新浪网民“狼牙有毒”说,官员也是人,用手机定位来监督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记者核实】陈勇说,酉阳县尊重干部的隐私权,严格限定手机定位的使用范围和方式。配发了手机的酉阳县龙潭镇党委书记陈宏波对“中国网事”记者说,党政领导干部“8小时之外”的生活也应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监督,只要自己作风正派,即便开启手机定位,自己也并不觉得心虚。
酉阳县纪委副书记、县督察巡查办主任母勇介绍,给官员配发的手机确实具备GPS定位功能,但县里要求启动这一功能必须遵守严格报批程序和针对特定对象。县纪委拥有对干部的监督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需定位违法、违纪人员行踪或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监督相关负责人是否及时赶到现场,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这时才会开启GPS定位功能。同时,启动这一功能,需书面请示县纪委书记,并取得县委书记同意。
据酉阳县督察巡查办公室介绍,从去年使用GPS手机以来,除两次开启手机定位功能为官员找寻丢失的手机外,其他时间尚未使用过这一功能。对于网上出现的“手机定位官员系统打开”的图片,母勇表示,当时该办工作人员未按规定上报,私自给前来的媒体记者打开展示,属违规行为,现该名工作人员已被处分。
此外,据酉阳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配发手机时,县纪委曾向官员们说明这一手机具有GPS定位功能,并征求他们意见,这些官员并未表示反对。然而,“中国网事”记者14日采访的数位官员都表示,不知道手机具有定位功能。
【专家点评】张步峰表示,手机定位监督官员有侵犯人身自由和隐私权之嫌疑,容易造成公有权力的滥用,必须严格制定规则。比如要对涉嫌违法违纪的官员进行监控调查,需要有初步证据证明,才能开启此类功能,否则是对人身权利的严重侵犯,“不太赞同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