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经济法治

江西余江县:集中"精兵强将"发展特色产业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5

    地处江西东北的余江县,历来以农业为主,然而近几年,余江县域经济增长却异军突起,在省内名列前茅。余江县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工业的崛起和壮大。而发展工业,应该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才能探索出一条务实可行的路子。

    立足实际才能探索务实之路

    地处赣东北的余江县,人口37万,是个中等偏小的县。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占据着该县的主导地位,在经济发展上没有明显的亮色,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刚刚过亿,列全省第87位;面对全省各地你追我赶的发展格局,如何通过加快发展来摆脱落后位置,成了该县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余江县委书记刘诚说,发展要求突破,首先必须在观念和思路上求突破。“2008年初,我们经过反复分析县情,深刻地认识到,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余江以前发展较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固投不足,工业落后。”

    “这些年,各地工业经济发展异彩纷呈。我们既无明显资源优势,又无上级倾斜投入。工业经济发展要实现快跑和赶超,靠拼优惠政策、搞同业竞争、无序竞争没有出路。必须从县情出发,探索出一条发展工业的务实之路。”刘诚坦言。

    雕刻、眼镜、循环经济、微型元件,是余江县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的传统特色产业。谋求工业的大突破,应该在特色上下工夫,而不能与其他地方搞无序的产业竞争。因此,应立足县情,举全县之力,强力扶持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工业上形成鲜明的余江特色。

    依托乡镇抓产业结合创业抓产业

    余江县工业发展不仅依托县工业园,而且充分地发挥了乡镇的传统产业优势。

    潢溪镇有上万人长期在外从事以废旧金属为主的废旧品回收业,余江县因势利导,以保太集团为龙头,在该镇打造循环经济基地示范园。锦江镇的微型元件是全国三大基地之一,以该镇为依托,余江规划了面积为1500亩的锦江微型元件产业园,现已建成400亩,入园企业40余家。

    同时,余江还以邓埠镇、中童镇为依托,分别设立了雕刻产业园和眼镜工业园。依托乡镇抓产业,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块状经济发展格局,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0年,全县11个乡镇的财政收入全部突破1000万元,其中潢溪、邓埠两镇超过1亿元,中童镇达到2.02亿元。

    不仅如此,余江县还依托创业抓产业,余江在外从事眼镜行业的人员有近5万人;在外从事雕刻的余江人也有数万。为吸引“余江眼镜人”和“余江雕刻人”返乡创业,余江还通过设立眼镜工业园、雕刻产业园,为返乡创业者搭建起了创业平台,不少回乡创业的企业成为余江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成立四大产业指挥部集中精兵强将发展特色产业

    无论是推动工业发展,还是推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路子要对头,而且措施要得力。

    从发展特色产业的需要出发,余江专门成立了四大产业建设指挥部,分别由一名县委常委担纲挂帅,并从各有关部门选调了一批精兵强将实行集中办公。规定在各个指挥部所辖范围内全权代表县委、县政府,全面负责产业推进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余江县委宣传部部长王俊是余江县眼镜产业指挥部负责人,为了更好地指导眼镜产业的发展,他把办公室搬到了眼镜产业园区。其他三个特色产业也成立了指挥部,由3名县委常委直接负责。各个指挥部勇挑重担、不甘落后,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赛马”式生动场面。

    “不仅如此,我们还出台了引进工业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有关奖励办法,对有过之人‘打板子’,给发展的有功之臣‘奖银子’,并予以提拔重用。极大地激发了干部投身产业发展主战场的热情和干劲。”余江县委书记刘诚介绍。

    余江县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工业的崛起和壮大,工业强则县域经济强,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做强县域经济,不仅要有创新的思路,更要有敏锐的眼光发现机遇,应该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才能探索出一条务实可行的路子来。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