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经济

黑龙江孙吴县:“十一五”硕果促蓄势蝶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20

    黑龙江省孙吴县建于1937年,位于黑河地区中部。2003年被确定为全省经济开发"十弱县",2007年和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县"、第二轮"七位一体"结对帮扶解困县。近年来,孙吴县针对落后的发展状况,确定了"沙棘立县、牧业强县、工业富县"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实现快速增长,圆满完成上一个五年计划,为"十二五"时期的蓄势蝶变、后发赶超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孙吴县紧握发展,这一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孙吴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五年来,孙吴县围绕"三大战略",打造"六大产业",全力上项目、育产业,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实施了一大批发展长远,后劲十足的重大项目。联凯大豆、二门山水库、海峰热电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以大豆、小麦、畜产品、亚麻、医药、水电和热电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框架逐步构成。

    五年来,这个县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9亿元。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水泥路面乡乡通,村村通,城乡公路总里程达1200公里,乡镇、村屯道路通畅率达80%;改造棚户区7.4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900户4.3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6%,农村砖瓦化率达75%;农村自来水入户率41%;乡镇有线电视和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均达100%;19个新农村试点村通过验收;滨水公园、城市供排水管网改造、二门山输水工程、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污水治理等10余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用。

    五年来,该县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计投资近2亿元,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改扩建学校17所、3.6万平方米;改造建设了县医院医疗综合楼和11个乡镇卫生院。安置失业再就业1.3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建设保障性住房420套,386户低保人群迁入新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9%和8.9%。

    五年来,孙吴县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了"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孙吴沙棘节";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县体育馆建成使用;城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13个单位荣获省级、81个单位荣获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省级卫生文明城"创建通过验收;连续5年保持了"平安孙吴"建设成果;连续14个防期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十一五"时期,孙吴县实现生产总值7.7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69%,年均增长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31%;全口径财政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实现1.2亿元和4069万元,是"十五"末的4.1倍和3.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 期末分别提高了76%和53%。

    回顾"十一五", 一连串跳跃增长的数字,焕发出孙吴县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到社会各个领域,加快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未来五年,将是孙吴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黄金时期。

    "十二五"时期,孙吴县将以实现经济总量翻番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实施"三大战略",创新"六大产业",努力把孙吴县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城市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创业宜居城市。到2015年,生产总值实现15.5亿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5亿元,年均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实现2.4亿元和1.2亿元,年均增长30%和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4000元和5120元,年均分别增长11.6%和11.9%。

    (作者:李钟韬)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