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打造生态旅游区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20
|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走进陕西省山阳县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建设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柱擎天的“天柱”在云里时隐时现的美景,显示出天竺山的神奇。山上山下正在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等收尾工程,为4月16日“第二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暨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盛大开园”和“相约大秦岭•走进天竺山”大型文艺演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深山旖旎风光再现秦岭奇观
素有“西北小武当”之称的山阳县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山阳县城40公里,总面积约50.8平方公里,福银高速公路从脚下通过,距西安160公里和十堰仅130公里,距武汉400多公里,交通十分便利,2008年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内山势陡峭,峰秀林密,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既有华山之雄险,又有武当之灵秀,“天柱摩霄,秦岭一绝”,古松倒挂,蔚为壮观;太清殿气势雄伟,瑰丽多彩;铁钟坪奇峰林立,绝壁千仞;七里峡“一线天”天谷地缝,曲折回肠,具有山险、峰秀、地特、林茂、宗教文化渊源流长的特点,既有华山之雄险,又有武当之灵秀,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人文景观驰名省内外。园内人文景观60余处,其中古迹6处,景点58个。山麓有黑龙洞、朝阳洞、穿心洞等24洞,有绣女峰、叠翠峰,三星峰、飞身峰等12峰,有月亮石、葫芦石等12石。公园附近还有祖师洞、焦赞孟良洞、仙佛洞、元觉寺、擂鼓台、蛮王石、箭石垭、僧道关等。自汉以来,天竺山就是道教活动的中心,历代建筑古寺庙10余处。香火甚盛,每年有10万多人次上山旅游观光,领略天竺山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观,天竺山古建筑群对研究道教的历史和汉、唐的塑造艺术有重要价值。
举全县之力打造景区建设
近年来,山阳县紧紧抓住福银高速的建成通车机遇,不断加大公园开发建设力度,将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该县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的龙头项目,列为省、市重大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为了做好景区建设,2008年11月,成立了山阳县天竺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正科级建制,主要承担天竺山景区旅游项目的规范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景区资产、环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景区开发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工作队,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建设机制,举全县之力,全力加快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力度。
自2008年以来,山阳县委托陕西省林业设计院等专业部门编制了天竺山总规、详规、绿化设计等规划方案,不断整合水保、交通、林业等项目资金,实行统一规划、资金、项目捆绑,分部门实施,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全力打造一流景区,确保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规划设计、项目招标、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质量,所有工程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公开招投标,对建设项目聘请省监理公司现场监理,采取定期召开汇报会、现场办公会等方式,加强检查指导,抓协调、查质量、促进度,实行倒排工期,定期检查,通报督促,全面做好项目实施、建设管理、检查指导、协调配合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进度。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8亿元,新修硬化景区旅游公路40公里,旅游步道7400米,栈道3800米,隧道287米,现已全线贯通;景区路沿防护、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景区绿化、电力、通讯、供水工程基本完成,僧道关和长沟移民区场地建设到位,建成民居70户;入景牌楼、入山大门、广场和三星级厕所、客服中心建设全面竣工;停车场3处60000平方米已建成;索道完成可研、测量和设备订购,土建工程已全面动工建设;僧道关度假山庄启动建设;大顶道观完成一层主体。通过对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与月亮洞、漫川古镇景区线路实现对接,初步形成旅游环线。
10亿元投资打造国家4A旅游景区
“十二五”时期,山阳县将抓住“大秦岭”生态旅游发展机遇,依托福银高速、即将建设的山柞、丹宁高速交通优势和天竺山处于西安、武汉两大旅游经济圈中心点的区位优势,计划投资10亿元,着力打造中国秦岭宗教旅游胜地和国家4A旅游景区。
该县将坚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扩大容量、构建循环”的思路,与漫川古镇、月亮洞、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结合起来,未来5年将投资10亿元,加大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力度,建设僧道关民俗度假山庄、天竺山索道、宗教文化、僧道关服务区建设;完成长沟七里峡七星湖及西南景区开发、数字景区、环境产业带、景区客运设施等建设。依托现有交通网络,改造天僧路、板天路、冷安路,提升景点的道路档次,逐步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拉近景点距离,建设天竺山-月亮洞-漫川古镇生态旅游圈,形成县域旅游环线。依托西安、武汉两大旅游市场,加大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合作,扩大宣传,多方促销,挖掘天竺山道教文化、文化遗产申报、资源保护工作,唱响“秦岭奇观、山阳天竺山”景区品牌,积极融入陕鄂跨省旅游和柞(水)山(阳)商(南)生态旅游大轴线,逐步形成循环覆盖县域旅游景区(点)衔接省际、区域的旅游线路网络,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争创国家级旅游强县,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15年,实现全县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