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打造"诸葛故里"的大手笔缺乏"诸葛精神"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03
|
山东省、临沂市及沂南县三级政府近日宣布5月将举办诸葛亮诞辰1830周年祭拜等活动。据称,山东省沂南县借助“诸葛亮故里”的文化带动效应,去年以来,总投资额超15亿元,其中包括今年投资1.8亿元建诸葛亮城,投资3.5亿元科学整合诸葛亮文化旅游区等。
三国故事,流传千古,诸葛孔明,家喻户晓。在中国老百姓的脑海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忠心明主的贤相,是爱民如子的重臣,更是谈笑间灰飞烟灭的军事家,这些荣耀光环的背后,是人们对完美人物形象的完美想象,因此,诸葛亮的出身发迹之地的争夺,就显得特别吸引眼球,因为这不仅关乎一个地方的“人杰地灵”的荣誉之争,更是关系到文化命脉传承和旅游经济看点,所以,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山东沂南这几年在延续这争论千年的“公案”方面可谓用足力气,都想在舆论高地和学术考究方面占尽优势,让世人承认他们的地盘才是诸葛丞相的出生和发迹之地。
笔者认为,从学术、历史文化考究方面下力气来探究三国人物的历史渊源,没有什么过错,不但可以弘扬三国历史文化,更可以追根溯源,将古代文化中的积极一面发扬,但如果为了这种“名誉和地方旅游经济”的利益之争而不顾当地社情民意,大手笔投入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或者以极其优惠条件招商引资拉来社会资金进行投入,这恐怕是劳民伤财之举,是不得民心的。
谁都不能否认,无论是山东沂南还是河南南阳以及湖北襄樊等地的领导对诸葛故里名号之争的热情是为了当地能更好的打开知名度,进而吸引来投资和旅游,发展当地经济,这种一心一意谋求经济发展的政绩热情不应该打击,也不应该嘲讽,但是不要忘了,过犹不及。适度的利用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扩大当地文化经典知名度,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来为旅游事业发展服务,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在民生凋敝困顿的时候不顾百姓生活艰难事实,大手笔营造气势恢宏的景观建筑,这种豪华的15亿建筑投资太刺眼,太伤民生。
山东沂南,据笔者了解,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非常落后,县域内经济工业发展薄弱,居民收入也很低,尤其是每年的旱情,甚至牵动了高层官员的心,甚至曾有宁夏军区给水团千里驰援,给打了几十口井解决干旱吃水问题,如此薄弱困顿的民生保障,如果能从15亿里面拿出二十分之一,也能解决全县大部分地方的吃水之困。如今,笔者不知道沂南百姓听到这15亿的投资就在自己的身边土地上,会作何感想。
诸葛亮精神里,智慧是亮点,但不能忽视的是诸葛孔明的仁和爱,所有的智慧,都建立在爱民的基础上,才会使他能光耀千古,如今,在可能的诸葛故里,却上演这般“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传统套路,政绩冲动固然可以理解,然民生却情何以堪,不知道这样的高调投资和新闻发布背后,可曾有民意的倾听。诸葛故里的官员,更应时刻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才方显诸葛故里为官一任的通达和智慧。(赵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