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矿开好--全国中小型矿山路在何方的迁西解答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04
|
设施简单、管理粗放,厂区乱七八糟,现场不堪入目;毁林毁地、浪费资源,溃坝、塌方、透水,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酿成一场场生态灾难和人间惨剧……这就是世人眼中的中国民营中小型矿山印象。
据统计,近年来,国家通过关闭、整合、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共关闭非煤矿山3万多座,矿山总数从2001年底的12万多座锐减到不足9万座。但,这些矿山能一关了之吗?
关不了的中小矿山
以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北部山区的迁西县为例,1984年,该县率先打响了冀东群采铁矿的第一炮,由此,全县民营铁矿业迅猛发展,运输、餐饮、铸造等相关产业也随之兴起,全县经济每年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节节攀升,到2005年,该县就已跻身县域经济发展全国百强县、全省十强县行列,这其中,以中小型矿山企业为主的民营铁矿业贡献了全县财政收入的70%强。如果一关了之,迁西县经济发展将远远滞后全国其它地区。
另以全球铁矿市场为例,近几年来,力拓、必和必拓等国际铁矿“巨鳄”不断在铁矿石谈判中层层加码,铁矿石进口价格从上涨40%到上涨90%,120%,200%,一幕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疯狂的石头”让众多钢铁企业举步维艰、甚至面临全行业亏损危险。如果国内的铁矿企业能够内部挖潜,迅速扩大矿石产能,中国就有了讨价还价的筹码。而在国产铁矿石中,中小矿山比例已占全国重点企业原矿生产比例的四分之三,如若全部关停,损失是任谁也承受不了的。
既然关不了,那就收上来,由国有大型矿山统一开采、统一管理?其实,这也做不到,还以迁西为例,其铁矿储量达4.7亿吨,但多为矿线3米以内的窄矿、“鸡窝矿”,在自身产能还亟需扩大的现阶段,全国的国有大型矿山可说是无暇顾及、甚至是不屑顾及这些中小矿山。
那么,关不了的中国中小矿山企业到底路在何方?
探索中的“迁西模式”
不可否认,遍地开花的民营中小铁矿在给迁西县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不堪回首的痛楚:挖掘机上山肆意滥采,污水、毛石乱排乱放,尾矿库超标使用,独眼井没有任何安全保障,2005年4月1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一篇《管不住的挖掘机》报道了迁西县非法采矿的问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曾亲自做出批示,迁西众多铁矿企业感受到了阵阵危机。
这矿到底该怎么开?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我们全面整顿规范铁矿开采秩序,2005年到2007年,我们先后关停非法矿点665个,规范建设标准化井巷系统239个;2007年,我们又打了矿山治理、选厂治理和治污减排三大攻坚战,基本上遏制住了铁矿乱开、选厂乱建、乱排乱放现象。”迁西县委书记王东印这样介绍了当时迁西的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成果,提升水平,2008年初,迁西县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科学办矿的实施意见》及七个配套文件,用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开始了“科学办矿”攻坚战。重点开展了打击非法采矿、标准化矿山建设、绿色矿山建设、尾矿库整治、采空区处理、资源整合、河道清淤、矿产品远程监控八大战役,力求在矿山开发上探索出具有迁西特色的安全发展之路、依法办矿之路、集团发展之路、绿色矿山之路、综合利用之路和节能减排之路。
通过三年艰苦努力,该县铁矿采选企业已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基本实现了粗放开采向安全生产、规范生产的转变。其创新执法主体,成立24小时不间断的矿业综合执法大队和用活经济政策,推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采空区处理保证金、尾矿库治理保证金、闭矿闭库复垦保证金等经济保障制度的做法还被全国其他地方纷纷效仿。
2009年8月,国务院安委办副主任、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到迁西县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对迁西工作表示肯定的同时,提出迁西应在“科学办矿”基础上开展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新要求,并将迁西列为了全国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