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观察

记者调查:陕西发展县域经济 如何实现协调发展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05

    西部网讯(陕广新闻FM101.8 记者 凌羽)陕西省政府近日公布的2010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结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中陕北占据7席,而陕南地区则没有县区进入前二十名。这反映出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凸显。那么,“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县域经济如何需求突破,不同地域之间如何实现协调发展、整体迈进。

    仍有不少县没有形成支柱产业,总量居前的县,多数是靠资源产业来支撑的,县域经济对群众增收的带动作用不够。

    在4月29号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长赵正永直言不讳的指出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结构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十强县”榜单中,陕北地区毫无悬念的占据七席,而陕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固县仅仅才排到第27位。另外,同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也在拉大,比如,榆林的府谷县位列全省第一,而同属榆林市管辖的清涧县在全省83个县中排在倒数第二。正是这种落差,制约着陕西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整体迈进。

    赵正永:2010年县均生产总值是63亿,仅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省份2009县均水平的45.8%,还不到一半。西部百强县的数量四川是22个,内蒙是18个,云南是12个,都多于我们陕西省。说明县域经济的总体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资源型地区如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匮乏地区如何打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传统的农业县怎样调整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富平县近年来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富平位于关中平原北部,是陕西省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和多数落后县域一样,总量偏低、内生动力不足是发展的主要制约,富平县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富平县委书记郑成瑞:相继出台了《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等20多项制度,并成立了三个招商分局,从全县选拔优秀干部,全面加强招商力量,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和资金聚集富平,2010年全县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81个,到位资金22亿元。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富平把差异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提出通过柿果、奶蓄、瓜菜、劳务四大产业促农增收的思路,借鉴工业化理念,加快农业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步伐,新增苹果5万亩,启动2万亩农业产业化基地项目,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在2010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中,富平县一举前移18个位次。

    令人欣慰的是,在近两年的“十强县”榜单中,每年都有新面孔,争先进位榜单的前十名现在已经全部易主,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省政府决定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弥补发展的短板。

    省长赵正永:扩权强县改革拓展为省直管县的改革,下放更多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并对一些具备条件的重点镇赋予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同时建立镇财政。给三十个重点镇,每个镇土地周转指标1000亩,下拨资金1000万元,支持搞好镇区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检测考评体系中进一步突出民生和环境保护的指标,适当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率以及有关约束性指标的权重,使监测考核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公平。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