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裘皮城”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09
|
做大平台 做强龙头 做优品牌 做好服务
故城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裘皮城”
中国网县域经济频道河北报道 记者王振涛 皮毛产业是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今年以来,故城县委、县政府为引导皮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转型升级,通过做大平台、创新机制、做优品牌、技改服务等办法措施,裘皮裘革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皮毛企业500多家,2010年入库税收8000万元,同比增长200%。产业聚集区—营东新区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北方国际裘皮城”、“中国皮草产业孵化基地”、“中国裘皮品牌培育基地”。
做大平台。该县以营东新区为主平台,依托产业优势,对接海宁、肃宁等地,以“万亩千家、田园生态、百亿产值”为目标,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裘皮城”。目前营东新区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基本实出了水、电、气、热、电信、网通等“六通一平”。已有50多家企业竣工投产,100多家企业正在开工建设,还有100多家企业已签约入驻,协议总投资额达到80亿元。区内裘皮从生皮购进到制作成半成品、成品,再到成套组装、包装设计、市场销售实现了“一条龙”产业化生产,裘皮加工企业实现了由初级加工向高档裘服生产的转变,企业产品由内销向外销拓展,已经发展为裘皮产业的龙型发展平台。2010年区内产值达20亿元,形成税收3000多万元; 出口裘皮工业品近千批次、20万件套,出口金额近2亿美元。营东新区已发展为该县“一城三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项目建设的主平台。
做强龙头。为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力,该县从500多家皮毛企业中挑选出80多家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重点帮助。连续几年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北京国际裘革制品交易会和香港皮草展览会,引导企业与国际接轨;多次聘请北京的皮草专家、香港国际皮革协会和芬兰皮毛拍卖行等业内权威机构和知名人士举办专业技术讲座,了解新款式、新工艺;定期举办法律、财务、外贸、新技术、新工艺等专业培训等,使广大业户彻底改变了小打小闹、土打土闹的传统意识和落后技术,树立起了新的发展观、市场观。县里还组建了皮毛协会,发展会员100多名,对行业有序竞争。以兆鑫、泽腾、共创、百特为首的80多家规模企业为龙头,吸引周边6000多加工户联合经营,从业人员近6万人。
做优品牌。为提高产品的品牌效益,该县充分宣传裘皮裘革的悠久历史,并在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电视台等多家中央、省级媒体推介产品;通过开展“比、学、赶、超”活动,组织企业老板上肃宁、下海宁,重点学习皮毛产业扩规模、创品牌、上档次的先进经验,在营东设立商检示范基地,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皮草交易会为载体,统筹养殖基地、专业市场、产品研发各个环节,着力打造北方最大的裘皮基地。目前,以“梦思”牌为主的产品出口俄罗斯、东欧、韩国等地,该县出口的裘皮裘革产品占俄罗斯85%的市场。2010年全县皮毛产品外贸出口3.78亿美元,占全市同类产品的54.4%,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外贸出口重点县。
做好服务。为扶持裘皮裘革产业的发展,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2011年故城县工业项目考核促激办法》,对裘皮裘革企业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奖励机制;县政府务中心从政府办、土地、城建、计划等部门抽调1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壮大了队伍,为皮毛企业跑手续、解难题,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为破解融资难题,该县制定了《关于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县投融资中心;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制定出台完善了《优化发展环境三年规划》、《优化发展环境十条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划出了31条“硬杠子”,重点整治“中梗阻”、“下搁浅”和“不作为”、“乱作为”、“虚作为”的问题,对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建立了以“直通车”为重点的利企机制,对纳税超百万元的皮毛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供稿:故城县委宣传部 王希录 王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