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播报

四川九寨沟在奋进中崛起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12

    五月,走进涅磐后的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到处呈现出一派崭新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生机勃发,一批又一批受灾群众住进新房……中央确定的汶川大地震灾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经实现,向世人交出了一份写满“奇迹”的出色答卷。

    民生重建:从“起跑”迈向“起飞”

    如果说震前九寨沟县民生工程建设是“起跑”的话,那么震后三年民生工程建设则是“起飞”。 用最激动的语言表述,那就是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当初一个个令人焦虑的“问号”正变成激动人心的“感叹号”。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震后一年时间,10065户农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震后一年半,2053户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和3546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今年春季开学,22所中小学生全部入驻新校舍;24所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全面完成;总投资57000万元的14个城镇体系建设,目前已完工8个;总投资57392万元的114个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106个;总投资28775万元的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全部完成;交通建设力度空前……这样的“九寨速度”,这样的重建模式,在任何地方都很难复制,不仅仅是“速度”,更是“奇迹”,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无比优越性,彰显了建设者的责任之重,信念之诚,用情之深。

    截至2011年3月25日,开工227个,完工202个,完成投资299578万元。完工项目数和完成投资数分别占总任务的86.32%和87.12%。

    产业发展:由“步越”转向“跨越”

    走进九寨沟县的一个个生态园区,人来车往,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该县在产业战略发展的指引下,经济发展正 由“步越”转向“跨越”。

    ——农村经济强势推进。按照“定标准、建基地、走市场、创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010年全县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30万元,较2005年增长25.9%。编制了《九寨沟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化生产系列丛书,指导农牧民生产,在17个乡镇111个村实施测土配方。制定了5大类28项地方农产品标准,成功申报“九寨刀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成“九寨刀党”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1216亩,标准化水果基地14817亩、蔬菜基地8712 亩、中药材基地22014亩、干果基地1570亩、脱毒马铃薯基地19617亩,发展规模生猪养殖场29个、土鸡养殖场29个、獭兔养殖场19个。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7个,农村发展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农业产供销一体化进程加快。

    ——工业经济加快回升。立足资源优势,稳妥开发水电、黄金、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稳步推进白水江流域“一库六级”水电梯级开发,建成双河、黑河塘电站和220kV 电力输出通道。2010年全县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4641万元,较2005年增长136.0%。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50300万元,较2005年增长16.2%,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34.2%,成为推动该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了文化广场、田径场、游泳馆等一批群众性文体设施,新建九寨书城、111家农村书社(屋)和11处健身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成功申报2项国家级、5项省级、22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九寨沟乡土文化丛书》12万册,发放琵琶1000把,建设非物质文化传习所,成立“舞”演出队、琵琶弹唱培训中心,普及传承本土文化。全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先后承办(协办)阿坝国际熊猫节、九寨沟国际旅游文化节、“涂墨”狂欢夜等大型节庆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5900套,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66%、98.5%。

    九寨旅游:从 “冰点”走向“沸点”

    2008,是四川旅游最惨淡的一年:6月,四川全省收入为59.94亿元,同比下降63.7%。尤其是九寨沟,连续17天景区内游客量为“0”,各大宾馆和演出团体纷纷“关门”,全年接待游客不足70万人次,同比下降76.4%,旅游社会总收入同比下降72.7%。

    面对九寨旅游的“冬天”,九寨人没有灰心,而是鼓起十足的勇气,全面为旅游复苏的“春天”作准备,苦练内功,其目的就是为了给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更高水平的服务。

    细节决定成败。九寨沟管理局对陈旧、破损的栈道率先进行精细化改造,让景区服务设施更加人性化;为保护环境和方便游客,新增7辆流动厕所大巴和130余处垃圾箱,对泥石流易发的日则1号沟、煤炭沟、箭竹海地段全面进行治理,让环境更加美丽、更加舒适;对诺日朗游客就餐点进行全方位改进,由原来单一的中餐,转变为西餐、伊斯兰餐等多种餐点,更理性化地满足不同游人需求。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震后九寨旅游快速起暧升温。一个全域的、开放的旅游胜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县共接待游客15.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88.9万元。与震前2007年同期接待游客13.29万人次相比,增加2.66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9125.3万元,同比增加8463.6万元,增长92.7%。(作者:周严国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阿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