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三农视点

云南永平县:发展特色农业鼓起农民腰包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13

    “核桃树下种牧草,牛羊吃了四季膘。牛屎羊粪栽烤烟,片片烟叶张张钱。农民收入来路多,一年到头腰包满。”地处云南省永平县最高海拔地的双河村三木见村民小组的施忠诚坐在堂屋里,喜形于色地哼着“民谣”盘点收入。靠永平县委、县政府的产业扶贫政策,施忠诚广种核桃、科学养畜,走上了致富路。

    永平县是一个典型的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农业县,属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通过政府扶持、科技带动、典型示范,相继把烤烟、核桃和以肉牛、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培植成三大亿元产业,成为助推16万农民增收致富的“火车头”。

    紧扣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特色林产业发展基地县”的战略目标,确立了“品种优良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的建设思路。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户标准化科学种植核桃和重奖科技人员,使核桃产业从副业变成了主业。2010年,全县泡核桃面积已达128.31万亩,实现产量1.6万吨、产值4亿元,核桃种植户已达2.9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50%以上。永平县先后获得 “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示范区”、“中国优质核桃基地重点县”、“中国十大名优核桃”、“中国核桃之乡”等荣誉。

    坚定科技兴烟不动摇,实现了烤烟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科学化烘烤。按照“把烟叶生产向有种烟积极性、有技术、有基础的烟农集中,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的田块集中,向适度规模的种植户集中”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有经验、有实力的种烟能手,以土地流转的生产组织模式,促进烟区田地向种烟能手、种烟大户集中,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加强科技小分队力量,强化商品化育苗、专业化施肥、区域化防治、科技化管理,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烤烟收入达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

    同时,紧扣“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充分利用159万亩天然草场,投入1000多万元科技资金,实施以肉牛冻精改良为主的良种化工程、以好田好地种草为主的草畜配套工程、以动物疫病防治为主的畜禽安全工程、以畜牧实用技术应用为主的“四大工程”,落实畜牧工作的“种、料、管、防、训”五字方针。2010年,该县以肉牛、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总产值达3.43亿元,成为继核桃、烤烟之后全县覆盖面广、群众受惠面大的又一骨干产业。 (完)

    (特约记者 杨福军 通讯员郭洁)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