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县域人物

刘建勇:一个黄河滩区农村娃的多彩创业路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17

    30多岁的汉子,1.82的个头,浓眉大眼,言谈举止中流露出黄河滩区人特有的自信和义气的同时,又不失一种成功商人的儒雅。这就是湖南省长沙市豫建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勇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身为河南濮阳市濮阳县白罡乡东柳村的一个农村娃,只身一人在湖南长沙打拼,刘建勇的创业路是坎坷的,同时也是多彩的。

    刘建勇1976年出生在黄河滩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生性大度、义气,从小是村里的“孩子王”。刚上小学时,村里都很穷,一次一位要饭吃的乞丐来到他家,他把家里唯一的一个好面馒头拿给了乞丐,这件事虽然受到家里人的抱怨,但在村里一直被传为“佳话”。那时候,农村孩子大多只有两条出路:考学或者当兵。刘建勇对学习不感兴趣,初中毕业后就入伍当兵了。

    由于他豁达、乐于助人、又非常讲义气,在整个兵营都很有名气,战友们都叫他“河南二哥”。农村兵下放后,一般不安排工作,刘建勇只好跟着姐夫在一家路桥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农民工生涯。他从基层做起,先后干过公司的材料员、机械管理员、路面施工负责人,逐渐成为路桥方面的多面手。2001年,他所在的公司与湖南路桥签订一项合作项目,刘建勇自告奋勇向老总申请来到湖南。刘建勇第一次到湖南长沙,人生地不熟,水土也不服,面对困难,他和一起来湖南的同事们吃住在工地,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每一条路面的施工,为河南为公司赢得了好评。由于刘建勇吃苦耐劳,诚信对人,在湖南路桥建筑市场上,他的名字渐渐成就了一面“诚信”的旗帜,同时他还结识了一些湖南的朋友,在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下,更进一步地为公司争创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伴随着刘建勇的不断成功,公司内部人员的猜疑、嫉妒、流言蜚语一次次打击着他,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没有姐夫、没有公司就没有刘建勇今天的成长”,于是他选择了沉默。直到2006年一次来自公司内部的意外打击,彻底击溃了刘建勇心理底线,他离开了原来的路桥公司。这个一直视亲情、友情为一切的性情中汉子,每每提起往事都泪流满面,他说这是一份藏在心底里永远的痛!

    经受打击的刘建勇走出阴影后,抛弃委屈,在湖南同行业朋友们的信任与支持下,建立了“豫建机械有限公司”。在湖南,刘建勇这个来自外乡的年轻汉子,要用“诚信”为自己打造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创业之初,刘建勇正在为资金的事而困扰、奔波时,上天又一次瞻顾这个耿直、善良的汉子,把幸运光环降临在他的头顶。

    每逢过年过节,刘建勇这个孝顺又恋家的汉子都要回河南老家陪伴父母和孩子。一次回乡途中的火车上,座位的对面坐着一位个头不高、相貌平常、年近60岁的老者。老者也许是旅途劳累,他站起身想放松一下,此时火车突然一个急缓冲,老者身体一歪,眼看就要滑倒,正在想着自己心事的刘建勇急忙起身搀扶住即将倒下的老人,一句真诚的“谢谢”后,两人攀谈起来。当了解刘建勇想干一番事业,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烦恼时,老者说自己也是做生意的,去河南老家就是考察项目的,凭借他几十年看人的能力,他认为刘建勇是个可塑之材。他从一件小事看出一个人的本质,决定和刘建勇一起到河南、湖南考察两地的路桥市场,如果事情真如刘建勇所说,老者愿意帮这个萍水相逢的年轻人一把。

    通过一系列的细致考察,这个老者决定投给刘建勇启动资金。刘建勇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坎坷创业之路。通过在长沙的打拼,刘建勇的机械公司越做越大,如今建筑工地已从湖南逐步发展到广西、西安等地,每年从家乡带走100多名农民工出外挣钱。

    富起来的刘建勇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谁家有困难急需用钱了,首先就会想到他。刘建勇被乡亲们称为“困难110”。2005年村里的几位农民去海南打工,被工头耍了,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他们给在长沙的刘建勇打了个救援电话,他二话没说立即汇过去3000元,让村民们安全回到了家。2006年村里修路有资金缺口,他知道后就给村里汇过去10000元,解决了村里的燃眉之急。村里谁说跟他干活儿挣钱,他从不拒绝,自己的工地不缺人手,他就介绍到朋友的工地去干。 濮阳县委宣传部 管庆义

    (作者:管庆义)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