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产业”真正“红”起来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5-30
|
“红色经济”要离百姓更近点
由于各地红色文化产业起步普遍较晚,因此,目前红色文化产业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市场占有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
“为什么我们的红色文化产业不能做得像美国大片一样,在叫好叫座的同时,又在无形之中“推销”了我们自身的主流文化;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主旋律题材的东西,无论是展览、影视、书籍等做得深入人心,成为年轻人喜爱和追逐的时尚。”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副主任石强桢表示。
石强桢认为,如今人们在经历各种各样开放的新思潮冲击后,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历史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时,已经从纯粹的政治认知发展到了与审美情趣相结合上来。承载红色文化的形式也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因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老是只局限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上,而是需要更加关注、尊重、贴近人性,更要能够给一代又一代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红色文化产业当前更多的应该是注重和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只有在做好了本土市场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更长更远的发展。”
红色旅游的特点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并已成为一种文化。其特点有:
学习性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现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
故事性
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要让红色旅游健康发展,关键是以小见大,以人说史。要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参与性
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的组织者要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产品来。近年来,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