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调查:农田里用了多少化学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7-07
|

在有关专家眼里,今日的农田成了一个被各种各样“化学品”武装起来的地方。这些“武器”包括农药、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它们在让农业日益现代化的同时,也面临着被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种行为已经开始让人类吞下自己种的“苦果”。
土地里的“毒”最终会回到人体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说,在他位于山东的弘毅生态农场外,一个农民在给种植的西瓜地喷洒除草剂,这些弥漫在空中的药物随风飘扬,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毒死了不少与它们仅仅一墙之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小麦和菜豆。
2010年,海南发生的“毒豇豆”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虽然其使用的是国家禁用的剧毒农药水胺硫磷、甲胺磷等,造成了残留,但蒋高明认为,即使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在用量上也不应忽视。1990年,我国农药的施用总量还只有70万吨,但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飞速发展到173万吨,不到20年,增长了100万吨,平均每亩土地要施加农药1.92斤。有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药使用第一大国,但农药残留对蔬果、土壤、空气,甚至水源的污染和危害至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谈起化肥的施用量,蒋高明说,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每公顷225千克,而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平均施用量比安全上限高了1.93倍。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60年间我国每公顷土地的化肥施用量从8斤多增长到了868斤,足足增加了100倍。“你可能见过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但你见过农田、山坡被白色农膜成片成片覆盖的壮观景象吗?”在蒋高明看来,这种白色塑料膜是现代农业最“垃圾”的发明。庄稼种下后,喷上药,盖上农膜,不用施肥浇水,就能起到保温、保水、除草、杀虫的作用,就像我们吃快餐一样方便迅捷,但40%的残膜率导致每年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这才是最严重的“白色污染”。其实更危险的在于,农民在焚烧农膜时产生的致癌物二恶英大概经历7代人、140多年都难以消失。即使农民不在地头焚烧,农膜回收制作再生塑料、再生桶,同样会产生二恶英。“所有有毒物质绕了一个圈,最后都会在人体中安营扎寨。”蒋高明认为,与其说我们破坏的是农田,不如说破坏的是人类的健康。
中国有近百个“癌症村”
过度使用的农药、化肥,首先对土壤造成了无法忽视的伤害。有研究显示,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几乎占到了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10。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春秀认为,土壤板结、盐碱化程度高,都和过度使用化肥有一定的关系。而土壤质量越差,使用的化肥就越多,就会恶性循环。“实际上,这些化肥的利用率仅为40%,没用完的,都变成了污染物。”蒋高明说,比如大家熟知的致癌物亚硝酸盐,最早来自硝酸盐,硝酸盐就是化肥中一种重要的成分。亚硝酸盐残留在土地中,对土壤、地下水都造成严重污染。磷肥、钾肥等从矿石中提炼出的化肥,不可避免地含有镉、铁、铜等重金属。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致癌物、重金属最终会回到植物中。美国农业部专家研究表明,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谷类作物,只需几年的时间,就会使人出现肾功能损坏、骨骼病变等镉中毒症状。
水稻中的镉不仅来自化肥残留所带来的直接污染,还来自于工业污水排放对农田造成的间接重金属污染。据国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受重金属污染。从湖南湘江的衡阳到长沙段沿岸,由于大量工业废水被排放到江中,导致蔬菜中的砷、镉、镍、铅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这些“农作物”不仅被当地农户每天食用,还被运送到更多的乡镇和城市。在蒋高明的新书《中国生态环境危急》中,用了整整4页,列出了全国各地被媒体报道过的近百个“癌症村”。比如,“江西南昌市新建县望城镇璜溪垦殖场:从化工厂里外漏的污水流进水稻田,将田里的水稻苗全部染黑。2004年,80户人家近20人患癌,以喉癌、肺癌为主。”工业污染越来越多地侵犯到农田中,成为新的“化学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