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连心桥” 成就“警民情”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7-09
|
——记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派出所民警“小杨”
姚 旭
“小杨”,其实“小杨”年纪并不小,都三十五六岁了,就因着一张笑容可掬的娃娃脸,被亲切地称为“小杨”。 无论童叟,不管是来派出所办事,还是来派出所咨询,他总是笑脸相迎,时间长了,认识他的人都不记得他“杨智涛”的真实名字啦!
只要能为老百姓服务就成
“小杨”从部队转业到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派出所担任户籍员工作,一干就是四年多。刚来时,同事们就劝他换岗:“户籍员这种职务枯燥无味,还很辛苦,没完没了地跟老百姓、各种纸张、报表打交道,没有外勤民警办理案子有意思,再说你在部队一直是带兵的,天天对着电脑能坐得住吗”?而他却说:“革命工作,干啥都一样!枯燥工作总得有人做,虽然咱们分工不同,只要能为老百姓服务就成!”。从事户籍管理工作以来,工作上,他有章必循,兢兢业业,不骄不躁,始终保持部队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待人上,他诚信为本,待人真诚,有诺必践,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百姓做事情、解难题、谋利益,深受辖区百姓的赞许,被广大老百姓誉为“群众的办事员、调解员、宣传员”。先后两次受县政府的嘉奖,09年被县政府评为“劳动模范称号”。
|
|
只要群众有所需,他就有所应
甘当人民群众的办事员
“小杨,大娘谢谢你!你给大娘寄的户口收到了,都到派出所落完户了,村里也给我们老俩口分上地了,真不知该说什么好,路太远回去一趟也不容易,也不知该咋谢你,小杨,你是个好人,我和你叔商量完做了一面锦旗给你邮过去了,你注意收一下。”“大娘,不用,不用,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给小杨打电话的老人名叫孙洪艳,因独生女儿嫁到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胜利村后,老俩口生活无人照料,遂搬去和女儿一起生活多年,由于人户分离,老俩口的户口被注销了。后来他们现居住的村里要给老俩口分地,没有户口不行,这才想起户口的事。孙洪艳老伴多年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离开人还不行。小杨得知这一情况后,一面向上级领导请示,一面积极收集相关材料。最终在老人胜利村里分地前将户口迁移手续办理完毕。
“小杨,你看我家二儿子都二十几岁啦,因为超生的缘故,户口一直没报上,要结婚了,还没有户口,现在女方不同意了,说我儿子丁国良(1982年出生)是黑户,这可咋办?”,这是长久村吴云存老人,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生完二胎怕罚款,一直不敢落户。到孩子要结婚了没户口才向小杨求救。得知此事后,小杨便与外勤到该人家中了解情况,告诉他们申报落户需要的材料,几经努力,终于在结婚前三天把户口本送到新人手中。次日,爷俩让人连夜赶制了一面绣着“一心为民、忠于职守”的锦旗和结婚喜糖送到派出所来,以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
图为吴云存夫妻两人送锦旗表谢意
“小杨、派出所包村民警和所长出去了,这户口材料先放你这行吗?”,“行,大爷,我办好后给你打电话,你慢走。”
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他身上发生着,平均日接待群众电话咨询、窗口询问三十余人次,但对每一次来访、来电,他都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解答和办理,能让群众一次办成的手续决不让跑第二趟。只要群众有所需,他就有所应,只要电话打过去,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休息,他都会立即行动。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他开展了预约办公,电话通知,网上警务室等便民服务措施,真正做到了服务上门,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四年多来,共计为群众办理户口4000余人,解决群众疑难问题30余件,办好事20余件,收到锦旗5面。
甘当人民群众的调解员
“小杨,给我姑娘打一张户籍证明,我和她上法院给她办离婚手续去。”永久村王桂林嚷着来了,小杨笑呵呵地说:“大叔你坐会,我马上去给你办!”。等其他群众都办完走了,小杨就和他唠起了家常,因为小杨知道王桂林的姑娘和他姑爷前几天刚来给小孩上完户口,来的时候小俩口还有说有笑的。于是小杨就从现代年轻人的心理给王桂林讲道理。结果不到一个小时老人气消了一半,笑呵呵得走了。第二天,小杨把王桂林的姑爷打电话叫到派出所里给他作工作,听完后,王桂林的姑爷后悔不已。从此以后,小俩口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像这样怒气冲冲来,笑呵呵走的在小杨工作岗位上已思空见惯,但每一次他碰到这种事情都耐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以事讲事,以理服人,最终使事情达到和谐化。“开门评警”大走访活动期间,他经常深入到村、屯进行走坊,当了解到长久村刘翠兰因与前夫两家分产之事闹得不可开交时,他就主动到两家做工作,经过耐心细致地调解,两家达成协议。当刘翠兰再婚时,特意到派出所送来喜糖以表谢意。四年多来,他共计使四对伴侣免于离婚,调解邻居纠纷30余起。正是通过这个小小的户籍平台,搭起了警民沟通的“连心桥”,辅就了警民和谐的“阳光道”,增进了老百姓同民警的感情。

甘当人民群众的宣传员
友谊派出所辖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所辖14个行政村、29个自然屯、6个县直单位。地理位置特殊,有铁路、公路、河流交叉贯穿辖区,人口流动性大,成份复杂。各村、屯分布县域周边,是一个集辽宁人、山东人、站人、11个少数民族成分的一个多民族聚集地,是一个既有城镇性质,又有农村管理的农村派出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多民族现状给所内治安管理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少数民族居民,他们法纪意识淡泊,晚上喝完酒后情绪激动,动辄打架滋事,遇事喜欢私了,处理不好便导致矛盾激化。之后才会想到找政府部门处理,特别是新生儿不想着落户口,等到孩子上学、结婚登记时才着慌。为扭转这种局面,他和同事年年都深入到村、屯进行《法律知识》和《户口政策》知识宣传,并且亲自现场办公为未落户的居民办理落户手续,并在第一时间把已审批完的户口本送到居民手中,确保了他们上学和结婚登记的顺利进行,通过年年的法律知识宣传,少数民族村、屯居民的法纪意识普遍得到提升,现在百姓一遇难题就会找他询问,小孩一出生就知道立马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 |
图为小杨下乡进行法律知识宣传 |
我也是老百姓的儿子
杨智涛始终把群众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把群众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对人民群众倾注着满腔热情。他的心里时刻都装着老百姓。他常说:“我也是老百姓的儿子,既然我身在第二故乡,我就要为故乡百姓多办实事,办点好事,老百姓的事,无大小,事事都重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这是我的义务,更是人民警察的重要职责”。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他时刻设身处地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用自己的真心换取群众的真情,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爱戴。
责任编辑:王 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