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县域旅游 经济观察 县区风采 最美县区 一县一品

红河州:沃野万顷展画卷 筑梦乡村绘新景

时间:2022-04-0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车安达

5年前,云南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还是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核心保护区内的一个贫困村。如今,随着“阿者科计划”的实施,这个曾经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苦日子的哈尼族村寨探索出了开启乡村康养之旅的“金钥匙”。

(薄雾笼罩下的阿者科村杨会国摄)

2021年,阿者科村的脱贫故事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暖场大片中亮相,登上了“世界舞台”。同年10月,阿者科村的村民们迎来了旅游收入的第五次分红,全村65户村民户均分红2580元。

(“阿者科计划”实施的第5次分红)

2021年,是“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红河大地上,无数乡村如阿者科村般悄然嬗变。

2021年以来,红河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围绕“巩固、拓展、衔接、振兴”出实招、抓落实,全州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20年年底的10247元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12430元,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梯田红米丰收张正亮摄)

如今的红河大地,广袤田野美丽如画,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发展潜能加快释放……全州上下正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巩固成果提成色生活更有奔头

阳春三月,温暖的阳光轻柔地掀开晨雾。在屏边县新现镇集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扶贫工厂里传来缝纫机的“哒哒”声,工人们正在缝制衣服。

(新现镇集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扶贫工厂保宏烨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关键。2021年,新现镇引进屏边锦明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在集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起了扶贫工厂,让搬迁到此的群众不仅能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开启全新生活。

“在这里每天上8个小时的班,培训期间有1500元的工资,熟练后就拿计件工资。我的目标是每个月拿3000元,我对自己有信心。”快50岁的冯美琼干劲十足,成了年轻职工的表率。

在红河各地,还有无数像冯美琼一样的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点燃了他们生活的希望。

聚焦“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红河州持续强化后续帮扶,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

(搬迁户家门口就业保宏烨摄)

2021年,全州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资金4644.34万元,建成产业基地16个,带动搬迁脱贫人口4990人;投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资金620.08万元,稳定就业搬迁人口34715人。通过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区域支柱产业开发相结合,红河州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弥勒东山镇易地搬迁变新貌普佳勇摄)

春潮涌动产业兴农民更有劲头

肥沃的农田,充足的阳光,再加上干湿分明的气候,大自然给予了建水县岔科镇最宝贵的财富,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最好的“乡村振兴”画笔,绘就了具有岔科特色的美丽画卷。在这里,集中连片的蓝莓、葡萄、柑橘等特色水果种植区实现了产值飞跃,一颗颗“黄果果”“蓝果果”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金果果”。

(建水县岔科镇建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红河县大羊街乡,坐落于红河谷热区的库博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内,往日荒凉贫瘠的山头已是连片新绿,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遍布层层台地,芒果、柠檬、脐橙、火龙果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通过“流转返租”模式,当地吸纳970户4000余人参与生产管理,获得了租金和工资双收入。“我们夫妻俩都在基地工作,加起来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心里安定了干啥都有劲。”村民杨牛仰说。

(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贫瘠大山变绿色产业基地红河县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有了产业,农民有了发展的底气,乡村振兴也多了一重保障。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红河州立足资源禀赋,持续发展壮大水果、蔬菜、花卉、烤烟等6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推动百万亩高端稻谷基地、百万亩干热河谷基地、500万亩高端果蔬基地、2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千亿级优质畜禽供给基地“五大基地”建设,全州创建县级以上“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95个,泸西县明康汇蔬菜基地、石屏县卓易水果基地、红河县库博水果基地、元阳县呼山众创养殖基地被列入全省2021年高质高效重点产业基地示范创建名单。2021年,我州共实施产业帮扶项目975个,投入资金17.22亿元。一个个产业带富一方,实现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化,民富了、村兴了。

(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陶家淇摄)

乡村振兴扬帆起农村更有看头

“节日盛装穿起来,大三弦弹起来,巴掌拍起来,长号吹起来,刀叉举起来,美酒端起来,彝家欢歌唱起来……”在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委会可邑村,阿细人的迎客礼几乎每天都会在可邑小镇隆重上演,欢乐的场面让游客真切地感受到欢歌唱出的甜蜜、乐舞跳出的幸福,更让大家看到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美丽的可邑小镇弥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可邑小镇在保护好自然生态和古村落的同时,深度挖掘和展示阿细民族文化,保留有历史文化、有百姓乡愁的村居景物,打造阿细原汁原味民族风情特色村寨,让乡愁记忆得以寄托和传承,古老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随着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旺盛人气,可邑村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当起了小老板,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可邑小镇内民族文化创意、民族手工艺、农家生态菜、农村电商等业态蓬勃兴起,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新亮点。

(可邑小镇迎宾仪式弥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按照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红河州结合实际,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因类施策、分步推进10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100个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1000个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让红河乡村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美丽宜居。目前,全州已创建美丽村庄607个,其中省级美丽村庄19个、州级163个、县级425个。

(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弥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春望红河,一项项农业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涉农项目加速推进,一个个美丽村庄焕发新颜,村庄“颜值”与“气质”持续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红河正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积蓄动能,在沃野万顷中筑梦乡村。(车安达)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