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县域旅游 经济观察 县区风采 最美县区 一县一品

云南砚山幕菲勒村:彝家幸福生活入画来

时间:2022-06-2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彭显波 尚位晶 宋雪梅 等

彝乡六月,美如诗画,不是彝家佳节。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维摩彝族乡幕菲勒村,欢歌笑语,弦乐动人,一派生机。

星罗棋布的山丘、阡陌纵横的田野、山林间蝉鸣鸟叫、山谷间溪水潺潺……绿,是幕菲勒村最鲜明的底色。白墙青瓦的民舍、多彩灵动的彝家镶边服饰“扁尼变”、响遍每一个角落的清脆弦声、大树下话着家常娴熟做着针线活的妇孺……笑容,是幕菲勒村最富感染力的印象。

幕菲勒村本身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居图,村民们生活在画里、劳作在画里、也让这画越发的灵动鲜活。无论何时走进幕菲勒,人们总能在热情的弦子声中和质朴彝家人的笑脸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和归家的幸福。曾经自给自足、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幕菲勒村村民,千百年的农耕文明如今完美融入临村而过的高速公路和4G网络带来的现代生活方式之中。

“摘辣椒的时候是最辛苦的,腰一直弯着都快站不起来了,但是这个时候也是最开心的,背着一袋袋辣椒拿去卖的时候,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手机铃声响起的村民梁正彩望着田里的辣椒缀满枝头,腰间的竹篓里盛满了收获的喜悦。

幕菲勒村的辣椒种植基地是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基地,2021年,全村种植辣椒4600余亩,户均种植辣椒达5亩以上,惠及农户640余户,亩产量达1500余斤,亩收入3000余元,产生效益1380余万元,比2020年增产16%,全村群众参与率达89%,户均种植辣椒收益6万元以上。

幕菲勒村委会所辖的黑鱼洞村素有“彝族弦子舞之乡”美誉。无论是春耕、秋收,还是“火把节”“草马节”、春节,颇具古韵的彝族舞蹈《顶灯跳弦》每每将村中男女老幼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热情推向一个个高潮。

“阿哥的弦子响,阿妹的脚板痒……”“妹是鲜花等着我,歌是蜜蜂来歇脚。蜜蜂鲜花最相配,幸福日子滋滋过。”彝族儿女真挚纯朴的爱恋在弦乐、舞蹈和原生态对唱中达成。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导演组一行深入到黑鱼洞村对彝族弦子舞进行采风时被深深吸引。在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展演中,砚山县彝族《弦子舞》获得银奖。

“家里家外要干干净净,放牛放羊要带上小铲铲,垃圾不要乱摆乱放,红旗村创建个个有责任……”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从村党总支书记到全村106名党员,个个心里都十分看重“五面红旗村”创建,这不仅关系到村干部的待遇,更关系到早已因村美人美闻名遐迩的家乡美名。

“严禁采取斗牛、斗鸟、斗鸡等多种形式组织或参与赌博。严禁组织和参与邪教组织及搞迷信活动……”幕菲勒村村规民约简单实用,被评为文山州优秀村规民约并在全州推介。

从脱贫攻坚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林草河湖治理到产业结构调整、从村规民约制定到良好村风民俗的巩固、从常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到精准有效疫情防控、从“党员分片包干”到群众共同参与,幕菲勒村党总支和4个党支部带领全村723户3374人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争先行动,村民们自发每户每年缴纳100元给集体作为环境卫生保洁费,人人自觉当好村规民约的践行者、监督员,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捏指成拳,为推动共同富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感觉我们村的春晚一年比一年热闹,好多年没见的同乡也都回来了。”在广东务工的村民王建国连续做了7年乡村春晚主持人,每年临近春节,他都特意早早的赶回家过年,准备春晚活动的一些事宜。

“每年过春节,我特别期待就是大年初二的‘彝家春晚’了,说的是我们彝家人自己的事,唱的是我们彝家人的自己的歌”该村彝族山歌传承小组组长杨仙秀如是说。

“我们的春晚表演的节目呈现的是村里群众生活当中发生的真实故事,都是村民熟悉的人和事,尤其是彝语情景剧更让村民开心的同时,在欢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黑鱼洞村支部书记杨峰心中充满自豪。

“我们村的‘彝家春晚’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述说我们彝家人的中国梦,农民们喜欢这种过年方式,需要这样的‘春晚’。”幕菲勒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赵礼学说。

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土地资源吸引了不少投资者。来自浙江温州的投资者李彩标落地创办了云南彩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栽种2500亩黄金油桃,示范带动维摩乡7个行政村1549户农户种植黄金油桃8000余亩。中国农业高科技领军企业大北农集团在这里建成了年出栏50万头优质肉猪暨种养循环生态农业项目。引进云南普者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幕菲勒、倮可腻流转土地1600亩种植蓝莓。投资1.6亿元建成的全省第一家县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为全县环境整治注入“绿动力”,幕菲勒村为推动全县垃圾处理绿色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幕菲勒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生活富裕起来的幕菲勒村对党的恩情更加深切。“宣讲员用彝族话讲,我们听得清楚明白,我们党员干部要积极带动群众,把集体经济、个人增收发展上去。”“他用我们彝族话讲,讲的特别仔细,所以我们听得也很清楚,经过这次宣讲,我们党员干部要积极带动民众,把集体的经济,个人的经济跟上去。”村干部杨树芬和群众表示。砚山县理论宣讲团成员、彝族干部王翔每年都要村里用彝族话和群众讲党的政策,“双语”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200余亩红蜜桃、1400余亩软籽石榴、800余亩蓝莓、1260亩板栗,实现经济效益819万余元,通过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3.4万元,有效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维摩彝族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周桂毓如数家珍般将村民们的美好生活展现在我们眼前。(彭显波、尚位晶、宋雪梅等   砚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