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县域旅游 经济观察 县区风采 最美县区 一县一品

助农养好一只蚕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时间:2022-07-22来源 : 人民网作者 : 付华周

7月骄阳似火,蓝天白云相互衬映,在风景如画的红水河畔,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一座“家庭农场”里,47岁的蚕农黄秀葵正在200平方米的蚕房里忙着调试自动化育蚕设备,为新一轮的养蚕工作做准备。一阵微风拂过,干净的蚕房清凉无比。

忻城县古蓬镇上浪村桑蚕产业基地全景。人民网 付华周  摄

“我家就在附近,来这个蚕房养蚕很方便!”黄秀葵笑着说,她和姐姐黄秀益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参加“家庭农场”,姐妹俩约有13亩桑园,去年共饲养了9批45张蚕,在广西汇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智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自动化设备养蚕,养蚕成功率达95%以上,出售蚕茧的总收入大概有9万元。今年上半年,他们已经养了6批蚕,除去成本有5、6万元收入,下半年打算再养6批,“如果天气好、桑叶多的话,还会多养几批。”

黄秀葵表示,她丈夫也参与了“家庭农场”的管理经营,在家门口养蚕不仅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上学的小孩,收入也比较有保障,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她说,自己之前一直在家里养蚕,虽然规模不大,但忙的时候仍要请人帮忙,如今“家庭农场”饲养规模扩大了,人却轻松了很多,他们3个人就忙得过来,“蚕房里都是机械化设备,有通风和降温设备,操作起来很方便,而且还有专家指导,养蚕的成功率和蚕茧质量都高了很多,这样养蚕我们很省心!”

黄秀葵打理养蚕设备,为新一轮的养蚕工作做准备。人民网 付华周  摄

这是广西农投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宜公司”)子公司汇智公司在忻城县开展“家庭农场”模式试点,通过小小桑蚕织就乡村振兴路的一个缩影。

“一个‘家庭农场’如果一年饲养90张蚕,可以销售蚕茧约9000斤,按照2022年上半年蚕茧价格,售茧收入将超过22万元,扣除桑田土地流转费、肥料、蚕药、水电费等支出,可获得12万元至15万元纯收入!”汇智公司负责人朱宝剑表示,“家庭农场”模式是解决当下农村劳动力不足、务农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良策,符合当前广西桑蚕产业发展实际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实现群众致富增收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朱宝剑说,汇智公司成立于国家脱贫攻坚阶段,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在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农投集团”)的领导下,以及忻城县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牢记“姓农、务农、为农”使命,发挥其专业优势,经过近三年的探索,成功打造红渡镇六纳村、古蓬镇上浪村两个桑蚕产业示范基地,以优质“四龄蚕”供育为切入点,逐步发展成具有忻城特色的种桑养蚕助农增收新模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正在护理中的上浪村桑园。人民网 付华周  摄

古蓬镇上浪村,是“十三五”时期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5.62%,目前是广西乡村振兴重点村。全村有耕地面积3684亩,其中桑园面积达2000亩,全村种桑养蚕农户超过70%,种桑养蚕是当地农户农业生产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客观原因,该村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的以老人小孩为主,养蚕技术水平有限,基本没有实现人蚕分离,并且当地养蚕原来以三龄蚕为主,受病虫害影响较大。

“与三龄蚕相比,四龄蚕具有蚕农饲养周期短、抗病力强、生产风险小等优点,比较适合养蚕技术水平有限、人蚕共居的农户。”朱宝剑表示,汇智公司提供给蚕农的四龄蚕一般饲养12天至14天就可以销售蚕茧,比三龄蚕减少3天左右的饲养时间,不仅能节省大量桑叶,蚕的存活率和上蔟率均有极大的提升,“养蚕虽然辛苦一点,但只要肯干,收入还是比较稳定的。”

古蓬镇上浪村标准化桑蚕培育示范点。人民网 付华周  摄

占地约13亩的上浪村标准化桑蚕培育示范点由当地政府整合粤桂扶贫协作资金、保利中丝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等各方资金投资建设,目前由汇智公司管理运营。示范点建有5栋标准化蚕房、1栋桑叶贮藏室以及配套的机械化自动喂养设备,孵育出的优质四龄幼蚕均供应给当地蚕农。“每张四龄蚕政府补贴200元,蚕农只用付180元就可以拿回家饲养。”朱宝剑说。

今年上半年,上浪、六纳基地已累计向农户投放近万张四龄蚕,通过“公司—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三级服务体系,辐射红渡、城关、新圩、古蓬、北更、遂意等6个乡镇,覆盖45个行政村200多个屯4000多户农户,其中包括近500多户脱贫户和贫困监测户,预计户均收入每年提高1万元以上。

“种桑养蚕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领到奖品和证书,我们很开心!”7月18日,汇智公司在古蓬镇上浪村标准化桑蚕培育示范点举行2022年上半年“种桑养蚕致富能手”颁奖活动,对上浪基地、六纳基地的优秀蚕农进行奖励,受到奖励的优秀蚕农备受鼓舞,非常激动,“自从饲养四龄蚕后,我的蚕成活率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我干活也更加有动力了!”

除直接养蚕获益的村民外,汇智公司今年还聘请了55名当地村民到基地当养殖工人,并通过桑田护理、桑叶采摘间接带动130人就业,惠及脱贫户40户。60多岁的村民何爱金经常给上浪基地供应桑叶,5月、6月采摘供应桑叶均有3000多元收入,桑叶可以采摘半年,仅这一项就能得1万多元。她家还养了10多头牛,收入可观。

汇智公司技术人员进村跟蚕农了解当前桑蚕养殖情况。人民网 付华周  摄

在汇智公司引领指导下,蚕农们在科学养蚕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为实现“不浪费一片桑叶、不空闲一寸蚕房、不落下一个农户”,汇智公司以党建为引领,重点发挥公司和村(屯)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逐家逐户搜集蚕农信息档案,对困难蚕农建档立卡,在蚕房改造、蚕具更新等方面给予帮助,并帮助各村屯合理规划桑园、蚕房。通过致富带头人组织生产、统一消毒、公开信息、精准培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此外,汇智公司还不定期邀请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河池学院等科研院校专家到园区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去年,时宜公司平果基地采用理论课与实训相结合的形式为忻城县首批27名镇村领导干部开展了为期16天的培训,受到学员们一致好评。同时,在蚕农家安装高清摄像头、温湿度等多种数据采集设备,结合时宜公司的标准化、流程化现代养蚕技术体系,实现现代桑蚕种养技术不缺位。

工作人员通过时宜智慧蚕业云平台了解村民蚕房实时情况。人民网 付华周  摄

“我们下半年打算建一个大型收茧站,给蚕农增加一个稳定的蚕茧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他们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朱宝剑表示,接下来该公司将继续深入服务忻城县蚕桑发展,借助广西农投集团强大的国有资本实力和社会公信力,以“稳量、提质、增效”为核心,助力忻城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忻城模式”是时宜公司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作为规模化集约化桑蚕优质茧生产建设运营企业,时宜公司目前已建有南宁邕宁、百色平果、来宾忻城、河池环江等多个桑蚕产业基地,建有高标准桑园8000余亩,自动化小蚕共育中心5座,大蚕房4万余平方米,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出多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桑蚕种养模式。接下来,该公司将借助广西桑蚕产业升级转型政策东风,集合优势力量助力广西桑蚕产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实现广西茧丝从数量绝对优势向品质绝对优势方向转变,促进广西桑蚕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推动广西从桑蚕大省向桑蚕强省迈进。(付华周)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