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县域旅游 经济观察 县区风采 最美县区 一县一品

河南社旗:产业引擎加速乡村振兴

时间:2022-12-06来源 : 农民日报作者 : 申鸿皓张培奇 王帅杰

初冬午后,阳光温润,在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镇张腰庄村却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千亩全农供港蔬菜基地绿意盎然,“采摘大军”星星点点忙碌期间;投资400余万元建成的“初心产业园”雏形初显,占地5000平方米的五幢标准化厂房里生产正酣;村民自家生产的农家柴鸡蛋、红薯“三粉”、小磨香油、芝麻酱、小杂粮等农副产品,正由振兴农贸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产业兴旺夯实了‘五星’支部创建的底气,产业振兴筑牢了乡村振兴的根基。”张腰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峰说,“村里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40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了30多万元的丰厚收益。”

创建“五星”支部,产业兴旺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张腰庄村只是社旗县兴产富农强集体促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社旗县紧紧牵牢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坚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发展思路和“市场拉动、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的发展方向,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了蔬菜、仿真花、艾草等极具特点的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特色之路,实现了群众就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双赢。

平畴沃野菜飘香阡陌纵横地生金

“从这里采摘的蔬菜通过冷链物流,第二天就能端上深圳、香港市民的餐桌。”旭日东升,薄雾散去,晋庄镇绿庄园3000亩供港蔬菜基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采摘、分拣、装箱、入库……看着有条不紊的生产秩序,社旗县政府副县长、晋庄镇党委书记张建洋说,“基地带动周边120余人实现就业,年人均增收超过两万元,蔬菜产业成了群众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社旗县把蔬菜产业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首要举措和重要支撑,以深农集团产销体系为核心,突出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两大特色,倾力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集品种选育、示范种植、技术培训、储藏保鲜和深加工等全链条的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初具规模,从农田到餐桌的优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逐步健全。

通过外引内育,社旗先后建成了以山东寿光满义蔬菜、丙玉蔬菜为龙头的设施蔬菜产业基地,以安菜达、全农、绿庄园、绿美丰等为龙头的大湾区露地蔬菜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以东西两个蔬菜产业带为两翼、以多个乡镇为辐射点的“一体两翼多点”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全县蔬菜面积已突破17万亩,年产值近15亿元,近万农户“链”入产业收获“菜”富,“菜篮子”鼓起了农民“钱袋子”,“菜产业”铺砌起“振兴路”。

一“花”盛开千户“香”仿真花开幸福路

11月17日,在郝寨镇年庄村的南阳文鑫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声隆隆,数十名女工忙碌不停,巧手翻飞间,一朵朵、一束束鲜艳亮丽的仿真花就展现在面前;厂区旁边的广场上,一箱箱贴好快递标签的仿真花产品码放成排、整装待发。

在精准扶贫攻坚期,社旗县牢牢抓住兴产富农这条主线,依托留守妇女和老人等人力资源优势,在全县大面积培育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实体,以家门口务工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仿真花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放眼全县,以南阳文鑫工艺品有限公司、河南花冠工艺品有限公司、河南朵朵花业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仿真花龙头企业迅猛发展,通过设立扶贫车间、吸纳群众务工、散户领料加工、扩大电商销售等方式,为全县2000余户群众找到了挣钱门路,蹚出了一条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单打独斗有风险,抱团发展市场宽。去年底,在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工信局、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等部门的统筹合作下,社旗县仿真花协会应运而生,通过把各个仿真花企业、作坊和散户联合起来,统一生产标准,开展技术培训,畅通信息服务,整合外部市场资源,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链条,放大集团优势,仿真花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今,作坊车间遍城乡,“花”开富贵财富来,形成“乡乡有企业、村村有主体、户户有产出”的全民参与局面,仿真花产业恰似雪球般越滚越大。

“社旗仿真花产业已从最初的几家小作坊逐步成长为聚集100多家企业的产业带,设计、制模、生产、物流等产业链完善,生产工艺、创新能力均居业界前列。”县仿真花协会会长李富文介绍,以仿真花等家居用品销售为主的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郑州江之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在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的年订单量突破150万单,实现营收约3亿元,而其仿真花产品中,就有80%来自社旗。

点“草”成“金”不是梦振兴路上“艾”相随

小雪将至,位于桥头镇的南阳国医仲景艾草产业园万亩艾草基地进入“蛰伏期”,而看似“荒凉”的原野上,一畦畦、一丛丛艾根正在温润的土壤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冬去春来“冲刺”新一年的丰收。

南阳国医仲景艾草产业园集艾草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是南阳市艾草行业首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也是南阳最大的艾草产业集聚园区,艾草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不仅吸引了蓝海森源、绿莹艾草、艾力健、益仁药业等近10家艾草加工企业入驻,生产的艾绒艾条艾柱类、消毒洗化类、家用纺织类、灸器疚具类等百余种艾产品热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还吸纳1200多户农户在产业基地、企业车间务工就业,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增收基地”“致富工厂”。

“艾”拼才会赢。近年来,社旗县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发掘本地艾草产业、生态农业等自然优势,通过艾草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推动绿色循环现代农业、文化观光旅游等产业融合、产农结合,真正让“小艾草”成了群众增收致富、加快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艾草也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社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以艾草、金银花、菊花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面积达到4万亩,并培育扶持了国医仲景艾草产业园、蓝海森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宛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伟诚药业有限公司、金方源药业有限公司等艾草、中药材加工企业20余家……“艾”增收,“药”致富,农民群众广受益,乡村振兴大提速。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社旗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收入,也助推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县257个村(社区)中,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48个,5-10万元的142个,10-50万元的62个,50万元以上的5个,“空壳村”已经全部消除,村强民富画卷徐徐展开。

“五星”创建引领方向,“蔬菜花药”鼓角争鸣,产业发展步履强劲,乡村振兴风帆高扬,正引领群众向美好生活进发。

(作者:申鸿皓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王帅杰

(责任编辑:李鑫)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