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乡村看振兴巩固成果见实效】好风景带来好日子
太行山挺拔陡峭,清漳河缓缓流淌。清晨,当第一缕霞光洒向山峦田野,藏在大山深处的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公益岗位的王彦珍拿着扫把走出了家门,文艺积极分子赵伟红急急忙忙奔向村里的文化广场,农家乐老板王光明开始给客人张罗早餐……迎着晨曦,这个位于太行山中的小村庄苏醒了。
“真没想到,这山水也能带来收益”
“现在来村里写生的人、游玩的人多了,小卖部每天能卖到600多元。”泽城村的脱贫户张彦芳一边给客人拿货品,一边笑着对记者说。自村子被打造成写生基地以来,家里的收入增加了,她脸上笑容也多了。
历史悠久的泽城村位于太行山中部、清漳河东畔,全村有809人是脱贫户,占人口总数的60%多,是一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繁重的村。
脱贫群众收入再上台阶从何处下手?2021年,左权县提出要变“山水”为绿色增收产业,打造百里画廊,在多方面给予扶持。泽城村“两委”和省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奔走,“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在村里落地,成了百里画廊的核心区域。
对于泽城村的变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富生感触最深:“在村里担任村干部20年,真没想到,这山水也能带来收益。”
近年来,泽城村依托美丽的山水风光和文化资源,建起写生驿站,引进运营公司,打造太行民宿,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写生的学生和游客。
或小巷、或河畔、或山脚,来自河北石家庄第三十五中学校的学生,支起画架、铺平画纸认真作画。夏末秋初,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绘画爱好者写生的绝佳素材。
带队写生的张海利老师说:“在多方比较后,我们选择了泽城村。此次带着360多名学生过来,觉得这里的食宿标准合理,服务热情周到,明年会介绍更多的同行过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泽城村先后与中央美术学院、山西大学等省内外85所高校签订协议,每年吸引1万人前来写生,村民因此吃上了“写生饭”。
2022年,加上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等收入,泽城村集体经济收入127.4万元,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0993元,较2021年的9515元增长15.53%。
“不去外边了,在村里上班挺好的”
见到赵霞是在村里的写生驿站大厅里,身为前台主管的她,正忙着接待来自北京的一拨客人。如果不经人介绍,很难想象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更难以和曾经的贫困户联系起来。
“在写生驿站上班有两个好处,一是村里的学校教学质量不错,我不再为孩子的上学问题犯愁;二是不用再东奔西跑,在家门口就能像城里人一样挣工资。”
去年9月,写生驿站投入运营,赵霞抛去外出打工的念头,经过培训开始在写生驿站上班,每天笑脸相迎天南地北的客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按时进账。
“微信收款6元”“支付宝收款5元”……中午时分,康秀青的凉粉摊前人头攒动,前来品尝风味小吃的游客络绎不绝。
康秀青也是脱贫户,自幼学得一手面皮、凉粉制作好手艺,曾经在外打拼,后来回到村里摆摊经营风味小吃。“现在,外边的生意不好做,这两年,来村里的人多了,面皮和凉粉加起来每天能卖个七八十碗,收入四五百元。”谈起现在的收入,康秀青很是满足。
在泽城村400余年的老槐树旁,有一家“老树咖啡”店,树虽老但经营理念新,磨豆、冲泡、过滤都由机器人完成,随着语音的提示,不到3分钟,一杯地道的咖啡便会摆在顾客面前。
在“老树咖啡”上班的郝会明说:“这两年,泽城村建设了不少配套设施,延伸了旅游链条,我们年轻人来这里就业的机会也增多了。”
随着前来写生的人越来越多,泽城村的“卖点”逐渐多了起来,石头小街、特色民居、咖啡店、写生驿站、画材店、文创店、VR体验馆等,不但点缀出乡村的美感,也搭建了群众的就业平台,先后带动200多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大家都说:“不去外边了,在村里上班挺好的。”
“党的政策好,日子越过越幸福”
初秋的一场细雨,滋润了山川大地,泽城村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省委办公厅驻泽城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贾佳,一大早就带领队员张国介、刘帅走访村里的监测户。
从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出发,在一条缓坡路上走了100多米,三人便来到了监测户赵先英的家里。“贾队长,你们又来了。这几天,我按时服药,身体没难受。另外,上次你给买的营养品,我还没吃完呢!”赵先英和工作队队员十分熟络,就像一家人。
脱贫成果能否守得住,主要是加强监测户的动态走访,并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贾佳说:“我们一手抓动态监测防返贫,坚持每月访遍监测户,每季度访遍脱贫户;一手抓产业帮扶促增收,今年利用帮扶资金修缮了田间道路,新栽的5000亩连翘,后年就可以给群众带来收益。”
沿着村里主街走不到10分钟,便来到了村里的洗衣房,负责洗衣房的韩书芳将村民的窗帘、被罩、床单等大物件一一登记,放入洗衣机摁下开关,40公斤的大洗衣机运转起来。
和大部分乡村一样,泽城村的老年人多,加上子女不在身边,洗衣做饭成了难题。驻村帮扶工作队想群众所想,筹措资金购买了3台40公斤的大洗衣机,解决群众洗衣难题,也培养起了村民讲卫生的好习惯。
前来洗衣服的脱贫户王守才老人高兴地说:“前一阵,村里请来戏班子唱戏,5天唱了7场戏,我过足了戏瘾。党的政策好,我们的困难都设法解决,日子越过越幸福。”
村民关心的一件好事解决了,又一件大事即将登场。到村工作大学生李韶丰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装修完毕,9月初即可投入使用,届时村里年满70岁的老年人,到中心不但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还可以在那里打扑克、下象棋,老年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以培育强村富民增收产业为抓手,以建设宜居和美乡村为目标,如今的泽城村,街巷变景区,小院变民宿,农民变工人,山水变黄金,已成为一个旅游产业集聚、人民安居乐业的绿色发展宝地。(记者 李全宏)
(责任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