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县域旅游 经济观察 县区风采 最美县区 一县一品

庐江县龙桥镇:冬笋“长出”好日子

时间:2024-01-18来源 : 人民网-安徽频道作者 : 赵德斌

隆冬时节,天气寒冷。

一大早,天还没完全放亮,安徽省庐江县龙桥镇凌安村李冲组的村民李方正夫妻俩匆匆吃完早饭后,便拿着锄头、竹筐等工具,骑着电动三轮车去附近的寨基山上挖冬笋。

“今年是冬笋大年,产量比往年明显高出了一大截。”寨基山漫山遍野的竹林里,李方正目光扫过一块微微凸起、松动、开裂的地方,一锄头下去,又慢慢几下把泥土刨开,冬笋就露出笋头来。

将挖出的拳头大小的冬笋在手中掂量了几下,李方正乐呵呵地说:“这个足有2斤重,能卖30块钱呢。”

李方正是这个地方远近闻名的“挖笋能手”。据他讲,挖笋有很多窍门,“比如‘看竹找笋’,你要观察竹叶,如果发现有些叶子呈暗绿,有些带黄的颜色,那么这棵竹子很可能有冬笋。”

“还有就是注意地面的细节,埋藏冬笋的位置,往往泥土会稍稍隆起,并且伴有一道裂痕,这就说明‘土里藏笋’了。”李方正讲得头头是道。

李方正还说,挖到笋后可别太高兴地急着离开了,冬笋一般一根竹根是不止一个笋的,少则两三个,多的一窝七八个也不足为奇,“沿着竹根挖笋或寻找笋时要小心,尽量别伤害小笋芽和竹根,挖完笋后要用原来的土再埋上。”

“竹笋在春季和冬季都有收成。冬笋的味道比春笋好,入口清甜、爽滑。由于竹笋在冬天的生长速度比春天要慢很多,积累的营养更丰富,市场上价钱也就很高。”李方正一副美滋滋的样子。

“冬笋采收期在三个月以上。”李方正算了一笔账,“我已经挖了两个多月冬笋了,最多一天能挖100多斤,一季下来赚个小3万是板上钉钉的事。”

一个上午下来,李方正夫妻二人收获了满满几筐冬笋。两口子虽然抬到车厢时已气喘吁吁,还粘了一身泥土,但笑容还是写在他们的脸上,遮都遮不住。

一个个新鲜白嫩的冬笋,不仅是人们餐桌上应时应景的美味,还成为村民稳定增收、共同奔富的“好帮手”。当地村民从山上采挖的新鲜冬笋,直接下山就被虚竹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大大节约了时间和运输成本。

“冬笋稀罕得很,虽然价格好,但不愁销路。公司天天都接到订单,有时送货都忙不过来。”虚竹谷负责人何万根说,每天至少能成交100多笔生意,销售额在2万元以上。

龙桥镇竹类资源丰富,竹林面积达到了3万多亩。近年来,该镇依托丰富的竹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竹产业,将漫山遍野的竹林变成充实老百姓口袋的“致富林”,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龙桥镇宣传委员李晔娣介绍说,从11月持续到次年2月是冬笋最佳采收时期,“全镇年产冬笋800吨,年产值约200万元。因笋而富的不是少数,许多村民还盖了‘竹笋楼’,买了‘竹笋车’,过上了好日子。”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李晔娣深有感触地说,“这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工作方向。”

李晔娣表示,接下来,龙桥镇将念好“山”字经、做足“竹”文章,着力深挖“笋”潜力,用“小竹笋”撬动乡村振兴“大梦想”,努力实现森林资源增长、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如今的龙桥镇林区,满眼翠竹成了百姓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一个个普通农户的尊严与梦想,幸福与满足,都隐藏在“接二连三”的片片竹林深处……(赵德斌)

(责任编辑:李鑫)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