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余集镇花湾村的紫苏种植区中,村民们正忙碌穿梭,对新鲜的紫苏叶进行采摘、整理、捆扎。采收后的紫苏叶将被送到镇上的收购站售卖,每斤能卖到1元,晾干后价格可以卖到每斤7元。
紫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鼻塞头痛等病症。近年来,商城县抓住中药材市场的需求,形成了野菊花、艾草、黄芩、茯苓、紫苏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为了保障销路顺畅,我们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采取订单农业、保底收购等措施,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代收。”商城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怀峰介绍,这种模式不仅稳定了种植户的收入,让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得到收益,还确保了中药材加工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给,让各方都能受益。
该县还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全国知名药企,如华润三九、子江药业等在当地建设种植基地,并支持建设仓储加工设备等。
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年产值约6.5亿元,成功打造了5个万亩药材种植基地、7个标准化种植基地,相继建成了4个中药材仓储加工车间,以及仓储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中药材冷链仓储物流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发展‘林+药’套种模式,重点推进艾草、野菊花、黄芪、紫苏等中药材品种规模化发展,并积极引进大型药企开发新品种,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商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洪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雷少斐)
(责任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