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向阳乡,站在山巅远眺,山下连片的玉米挺拔整齐,绿油油的蔬果长势喜人,乡亲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间地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丰收图景。
近年来,泸西县向阳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多元产业的发展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蒜”香四溢,增收有道
走进向阳乡沙马村的田间地头,浓郁的蒜香扑鼻而来。一畦畦蒜苗郁郁葱葱,村民们正忙着拔蒜苗、整理田地。“我今年种植的是红头蒜苗,这段时间市场价格还不错,每公斤6元钱。”赵云生是村里的蒜苗种植户,他一边和家人拔着蒜苗,一边对记者介绍。
今年7月,赵云生尝试种植了5亩蒜苗,除去人工和成本,收成有2万元左右。“这茬蒜苗卖完之后,还能再种点白菜,一点都不耽误。”赵云生笑着说道。
过去,向阳乡的村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作物种植,加之村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收入微薄。“以前村里水源不足,种植作物很受限制。现在地里建了蓄水池和水窖,用水方便多了,我们也可以尝试种植更多种类的作物。”赵云生说。
自2006年以来,向阳乡各村组陆续建设了20个蓄水池、2108口地边小水窖、10条管网、5条沟渠、42条机耕路、941座烤房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为乡亲们发展多元作物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蒜苗种植等短周期、高产量的作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经济来源。
不仅如此,蒜苗的种植、管理、采收等工序都要用大量的人工,村民不仅可以通过种植蒜苗提高收入,空闲时间还能够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辣”味十足,生活红火
除了蒜苗,小米辣也成了向阳乡乡亲们增收的新途径。在法土村,脱贫户何荣生种小米辣有自己的窍门。
今年5月份,何荣生试种了2亩小米辣,每亩收入有5000多元。“小米辣在我们这里好卖,明年我扩种到10亩。”何荣生高兴地说道。
向阳乡的多元产业发展不仅体现在蒜苗和小米辣上,截至今年9月底,向阳乡共种植苹果、桃子、甘蔗、芭蕉等水果1.29万亩,产值达1.27亿元。
在向阳乡窄丫口村,赵云忠在村里种了8亩火龙果,预计产量可达到10吨左右,净收入能到3万元左右。“以前这里主要种植传统作物,收入有限。现在政府鼓励我们发展多元产业,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赵云忠说。
如今,向阳乡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一幅幅美丽的“丰景”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段伟农 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责任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