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县域旅游 经济观察 县区风采 最美县区 一县一品

武宣县思灵镇:蔗海欢歌 甜蜜致富

时间:2025-02-12来源 : 人民网-广西频道作者 : 覃宣 覃彩梅

走进武宣县思灵镇古樟村糖料蔗双高基地,蔗农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大家分工协作,正按计划抓紧砍收,剥蔗叶、砍甘蔗、捆甘蔗,装上运蔗车,源源不断地送往糖厂。

“去年气候条件适宜,雨水充足,又遇到了土地治理的大好时机,我承包了300多亩的糖料蔗。如今甘蔗长势喜人,产量和品质都比往年要好,一年下来预计会有110多万元总收入。”古樟村古樟屯村民苏绍庆笑着说。作为土地整治的受益人,像苏绍庆一样靠着种植糖料蔗发家致富的群众,在当地不在少数。

在来宾市武宣县,思灵镇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贯彻田长制,强化田长巡,建立耕地保护新格局,蓄力发展糖料蔗产业,牢牢端稳“糖罐子”。当前,该镇糖料蔗种植面积3.7万亩,本榨季预计产量20万吨,产值达1.2亿元,既守住了耕地红线,又让糖料蔗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力军”。

“我们推行土地‘小块并大块’,以解决农村耕地分布零散、不利于大规模种植和机械化作业、农民增收受限等难题。”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土地综合利用方面,思灵镇推行“以小并大”策略,摒弃“机械化”“一刀切”的流转方式,让村民自主协商土地流转价格、期限、用途等关键环节。独特的“民主讨论—地块测量—路网划定—双轮抽签—定桩确认”工作模式,减少了纠纷,推动土地集中连片经营。自2021年起,全镇完成“以小并大”改造2.2万亩,覆盖9个行政村,部分双高基地糖料蔗亩产量从6吨跃升至10吨。

“砍树钩根、清表,再加上机耕机种、农资补助等补贴,算下来每亩最多可得到1900元,比我们在广东打工都挣得多。”说起回村种植糖料蔗,古樟村古樟屯苏现芳对这笔账算得很清楚。一年前,苏现芳夫妻两人还在广东打工,在了解到家乡政策后,俩人毅然回村,承包110多亩土地种植起糖料蔗来。就这样,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博宣、黔糖有限公司两家糖企扶持政策的激励下,思灵镇群众种蔗热情高涨,不少农户纷纷返乡植蔗。据不完全统计,思灵镇依靠发展糖料蔗产业获得收益10万元以上的群众多达260多户。

为更好赋能糖料产业发展,思灵镇引进了全县首家甘蔗分布式机收站点,打破“传统收蔗”模式,为砍运甘蔗节省了削叶、捆绑环节,甘蔗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当前思灵镇分布式机收站点一个榨季可加工糖料蔗达2.5万吨,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用工成本,降低了糖料蔗含杂率,实现蔗农和糖企双赢。此外,思灵镇还引进7家青储饲料加工企业,推进蔗叶饲料化、肥料化利用,实现蔗叶变废为宝,全镇蔗叶综合利用率达到90%。为延伸甘蔗综合利用产业链,还通过“企业+合作社+蔗农”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综合利用高效能企业,充分发挥生态产品价值。2021年至今,全镇累计收储加工蔗尾4.3万吨,增加综合效益1600多万元,实现农民、企业、产业三方共赢。

该镇党委书记黄嘉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国家糖料生产基地县和广西糖料蔗生产重点县”的优势,深挖甘蔗产业潜力,推动糖料蔗扩面增产,促进蔗农降本增收,在“蔗海”里探索出一条“甜蜜小镇”致富路。(覃宣、覃彩梅 

(责任编辑:李鑫)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