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抢抓“沪滇协作”战略机遇,以项目为引擎、以产业为抓手,持续推动东西部协作产业帮扶项目在永平镇落地生根。黄浦江畔的先进理念与永平镇热土资源优势深度交融,催生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产业升级焕新颜
作为景谷县蔬菜和林下中药材核心产区,永平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持续深耕“菜篮子”“药匣子”特色产业。随着总投资139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车间项目落地,占地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园区内,智能烘干设备、全自动包装线等先进设施一应俱全。
“过去药材烘干依赖天气,现在60吨级生产线全天候运转,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永平镇费竜村党总支部书记罗永介绍道。该车间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近860户药农户均增收超3000元,老百姓对发展特色产业信心更足,沪滇协作成效更加凸显。
冷链物流破瓶颈
走进永平镇芒东村冷链物流基地,6套智能温控系统守护着千吨级仓储空间。总投资650万元的现代化冷链项目,推动永平镇产出的瓜果蔬菜突破时空限制,通过预冷锁鲜技术,可延长保鲜期至15天以上,损耗率大大降低。
“基地建成后,冷链车将直通全国各地市场,我们的蔬菜就能卖出更好的价格了。”永平镇芒东村蔬菜种植大户廖有进欣喜地说。据悉,该项目不仅为1600户菜农架起增收“高速路”,更是带动周边餐饮、物流等配套产业蓬勃发展。
富民强村见实效
沪滇协作两大重点项目在建设期间逐步释放惠民红利,吸纳周边劳动力100余人,参与建设的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永平镇费竜村村民罗正茂表示:“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又多了份收入,项目开工的时候,我就来这里干活了,每天150元,月收入有4500元。”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持续增收,农产品加工车间投产后,将带动农户860户2580人增收,村集体年增收超20万元,这些资金将反哺于村庄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等民生工程。
协同创新向未来
“沪滇协作不仅带来资金项目,更加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我们将持续深化‘产供销’全链条协作,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站在崭新的加工车间前,永平镇党委书记李季信心满怀地说。
未来,景谷县永平镇将继续深化沪滇协作内涵,通过深化“上海市场+永平基地”,在数字农业、电商赋能、品牌打造等领域探索新路径,让更多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让协作发展的硕果惠及千家万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沪动力”。(李妍)
(责任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