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炳生:重农政策是粮食连续增产的关键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10

记者:“七连增”来之不易,是在克服哪些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的?

柯炳生:连续七年粮食丰收,确实来之不易。尤其是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一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尽管国家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是难以改变的。二是粮食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不仅各种物质投入的成本不断升高,而且劳动力的成本也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发展不断显著增加。三是各种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影响面积大。四是粮食生产基数高,保持在高水平上不容易,连续四年超过1万亿斤以上,更是史无前例。

记者: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粮食生产还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柯炳生:在喜庆丰收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我们未来的粮食供求平衡挑战,仍然是非常严峻的。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我国近年来已经成为农产品的净进口国,农产品和食品贸易逆差已经接近200亿美元。其中,大豆去年的进口数量为4255万吨,占据了世界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是国内生产量的三倍。按照国内大豆的单产水平,如果不进口这么多数量的大豆,而是用国内土地来生产的话,需要3.5亿亩的种植面积,相当于全国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5%。今年前三个季度,大豆进口仍然保持着继续增长的态势。而棉花、食用油的进口,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并且也呈现增长的态势。这些情况都说明一件事:尽管有连续七年的粮食大丰收,但是保持国内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压力仍然巨大。

展望未来,挑战和压力就更大。第一,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的趋势无法扭转,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将继续占用耕地,例如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各种开发区的建设,居民住宅的建设,等等。第二,水资源的约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地表水不足,地下水枯竭,已经构成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双重压力。水资源短缺时,农业将首先受冲击。第三,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够新开垦的土地极为有限。第四,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趋势成为必然,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如何保护和增强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将成为日益突出的挑战。第五,单产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困难。对单产提高幅度的要求是双重的:一方面要能够弥补耕地面积减少对总产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还要满足需求增长的要求。

过去七年取得丰产的关键是重农政策,面对未来严峻挑战,进一步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关键也还是重农政策。一方面,要不断坚持和完善过去七个“一号文件”中所出台的各项重大措施;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对农业的支持投入水平,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务农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服务,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作者: 李海涛)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来源: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