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绵阳招商引资成效斐然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22

追赶中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重拳出击

如何让大企业选择绵阳?

经过艰苦地摸索练习,绵阳从“学生”渐渐变成有自己一套理论体系的“老师”:发挥绵阳产业优势,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上下游企业落户绵阳,填补四川省绵阳市产业链条缺口。进一步凸显绵阳产业聚集优势,成为绵阳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2009年,中国重汽进驻绵阳高新区。绵阳实施了“一站式”全优服务,今年3月,首批80台“重汽绵专”牌自卸车下线。由于绵阳人的全优服务,8月,中国重汽集团在去年投资基础上,追加投资2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万辆改装汽车的生产能力,两年内达到年销售收入60亿元。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很快成为四川省绵阳市新兴的优势产业。

目前,沿着绵安北产业带,中国重汽绵阳卡车、华晨汽车南方基地等项目已雏形乍显、初具规模。高新区以此为基础,在周边区域加紧规划5平方公里左右,建成集汽车组装、整车及零部件生产、汽车销售为一体的汽车产业带,努力促进四川省绵阳市汽车产业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发展。而这也成为绵阳招商引资的一种最佳模式。电子信息、食品、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精细化工……围绕这些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引资,绵阳人手上可谓是“筹码多多”。

2008年的一场大地震给绵阳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也给绵阳的发展带来一次新的机遇。

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成为灾区响当当的口号。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将无偿援建转化为互利互惠的产业合作,是把握和扩大灾后对口援建机遇的重要课题。近2年间,四川省绵阳市委书记、市长等亲自带队,脚步遍及山东、辽宁、河南、河北。今年前3季度,绵阳再赴山东开展援建招商活动,签定了10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2亿元。如今,对口合作结出硕果,对口援建省在北川、安县、江油、平武建立起了4个产业园区,相继成为承接援建产业的重要载体,4园区建成后将形成300亿元以上的规模产值。

对口合作不仅为四川省绵阳市发展作出了贡献,更是给绵阳的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次腾飞的机会。

极重灾区北川曾是一个老少边穷县,直到2007年工业总产值还不到10亿元。总投资17亿元的30家企业落户“北川—山东工业园”,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而投资15亿元的华晨汽车工业园项目,以华晨汽车生产为主轴,延伸到14个汽车零配件的子项目产业链,将改变极重灾区安县工业多年来倚重化工等高能耗产业的现状,对转变灾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拼搏中遥想明天:打造一片投资热土

站在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临界点,绵阳人的奋斗目标不变:将绵阳打造成一片投资热土。

距离这样的目标,绵阳的差距在哪里?

绵阳建市后,没有引进一家利税上亿元的企业,缺乏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的工业项目。重大工业项目引进效果也不理想,招商引资对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没有完全体现出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四川省绵阳市对全国产业最发达、最集中、产业转移最密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承接力不足。2010年上半年,承接珠三角地区来绵投资17.89亿元,仅占全部引资额的9%,承接长三角地区来绵投资也只有23.46亿元。

如何招好商?招大商?在新一轮东部产业转移浪潮中抢占先机?




责任编辑: 张艳玲来源: 四川日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