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轮椅讲课教师感动吉林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30
|
爱学生如爱子
“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我的病就好了”
生活再难,身体再痛,杜顺心里装着的还是他的学生,“只要来到学校,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我的病就好了。”
在他看来,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生命的支撑,他把班级当成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每月还从捉襟见肘的家用里省出10元钱,给学习进步的孩子买一些小奖品。到了冬天,他为贫困生送去御寒的衣物,“有一个学生,大冬天还穿着单衣服,真的看不下眼,就让我媳妇去买棉衣,买了两次没买到,就让她做了一套棉衣。”杜顺对每一位学生都很好。
学生肖春泽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吃住在姥姥家,是留守儿童,因疏于管教,学习成绩较差。自从杜顺担任肖春泽的班主任后,每天放学他都给肖春泽补习功课,并让他到自己家里做作业。“我外孙子摊上他这样的好老师,真是烧高香啦!”孩子的姥姥用朴实的语言对记者说。
老师如此爱学生,学生同样爱老师。现在每天上课前,学生们都守在办公室门口,抢着帮老师推轮椅。教室外有个台阶,他们每次都像抬轿子似的,连人带轮椅一齐小心地抬进教室。
“学生关心他,是从心眼里想着他。”杜顺的妻子倪春香哽咽地说。几次在课堂上,杜顺累得虚脱了,晕倒在课堂上,学生们端水的端水,拿药的拿药,几个学生们还拿出家里给带的苹果让他吃,给他补糖。有时见老师排不出汗,他们就打来清水递上湿毛巾,帮杜顺降温。
“只要还能动,就不白拿国家的钱。”杜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91年,他被提拔为村小校长,上任初,他吃住在学校,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工作上。当时村小校舍破旧,下雨天就得停课,他就拿出500元用于修葺校舍,而当时他的一年工资才600元。
心疼妻子
如果我能做家务,我要用4个小时做家务,她太累了
十几年的求医之路,十几万元的医药费,让杜顺的家一贫如洗。1995年秋天的一个中午,杜顺和妻子下班回家准备做午饭,可灶台上的火柴盒里空空的。5分钱一盒火柴,家里就是拿不出来。他们只好东翻翻、西找找,终于在衣柜上方找到了遗落的半盒火柴。
1997年的一个星期六,家里的粮袋又空了。无奈,杜顺和懂事的儿子赶着毛驴车,拉上自家产的海棠去换粮食。烈日下转了一天,换回了18斤玉米和几个鸡蛋!“儿子手里一直握着鸡蛋说:‘爸,回家给我煮个鸡蛋吃吧!’那一路上孩子说了好几遍。”
平日在家里,倪春香家里家外一把手,还要照顾丈夫。 “大家都觉得我可怜,我一点也不觉得,我有丈夫、有孩子、有个完整的家、还有自己的事业,我真的很幸福!”倪春香提到生活,她很满足,“孩子上了大学,长大成人了,杜老师的病也能治了,日子越来会越好。”
看着每天操劳的妻子,杜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如果我能做家务,我要用4个小时做家务,她太累了,其余20个小时都给我的学生。如果我的血液里没有了学生,我的心脏就不会跳动了。”话语中,杜顺心里装的还是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