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竹篮盛着“环保梦”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1-30
|
楠溪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区,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著称。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楠溪江上漂浮起了成堆的塑料袋,有时连岸边的树上都挂满了。
2000年,在浙江省永嘉县珠岸村这个临近楠溪江的村庄里,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走上了与塑料袋的“抗争之路”。他就是陈飞,从孜孜不倦打捞水中的白色垃圾,到走进菜场讲解塑料袋的污染、赠送菜篮,到自费走遍全国宣传环保……他的努力让无数人感动并共同投身于环保。“我做好事,也要带动更多人一起做。”陈飞总是这样坦然地笑着说。
从不买菜的他第一次进菜场做宣传时,也有人冷言冷语。陈飞丝毫不气馁,哪个摊位人多,他就往哪里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头头是道地讲出来,并将菜篮送给村民。怎样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重提菜篮子的重要性,然后自觉加入到环保行动中?陈飞带着自己的“环保梦”开始和报社等媒体合作,并拎着自制的菜篮,自费周游全国各大城市,历经北京、上海、天津、安徽、江苏、河北、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11个省市,动员市民放弃塑料袋,宣传“重提菜篮子”。
“有一次,我看到一则新闻报道,称澳大利亚的一个城市被建成了没有塑料袋的城市。”陈飞说,“我便琢磨,能不能动员村民将家乡建成首个无塑料袋村。”他的这一建议,马上得到村干部的重视。并不富有的他,掏出8万元积蓄作为试验经费。首先找村里的一些摊贩说明意图。“这些老板都非常赞同我的做法,答应以后不再使用塑料袋,重新使用弃用多年的稻草绳。”陈飞说,“每个摊贩每年购买塑料袋的费用要千把元,如果大家都提菜篮买菜,摊贩就可节约这笔开支。有一位摊主还决定,凡提着菜篮子来买菜的,一律给以优惠。”
大家的积极合作给了陈飞信心,于是他逐步扩大“战线”,挨家挨户对村里的小店进行宣传,让他们也加入创建活动。他还免费给全村700多户村民每户发了一个竹篮子,给村里每个菜摊、商铺配备了10个竹篮,如果村民忘了带篮子就先免费给他,并提醒下次还回来,村民还可无偿使用他设计制作的“环保纸袋”。
在村中的小道上,每隔十几米就能见到一个绿色垃圾桶;宣传栏上贴着“塑料袋有毒”等关于环保知识的宣传单。村中的池塘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陈飞购置了一只小船,请村民每天驾船清理池塘;还出资雇用了3名清洁工每天打扫卫生,清除路边的垃圾;又拿出2万多元在村中央建造了一座标准公厕。
珠岸村成功创建“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那一天,俨然成了全村的节日:村民们搬出巨大的珠囤,插上通红的蜡烛高高挂起。乡亲们的支持让陈飞非常感动,他说,这一天是个新起点,他要让无塑料袋村不断增加。
无塑料袋村创建后,陈飞又开始了行动:在县城宣传推广可降解塑料袋。如今在嘉善县城城西菜场、城关菜场等各个菜市场,可发现大部分摊主都用上了可降解塑料袋。为和“白色污染”作斗争,陈飞已花了十多万元钱,这些钱都是他个人的。家人也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全力支持,让陈飞心里充满了幸福。
如今,陈飞被选为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他心里,这份荣誉是让他更好地宣传环保的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