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委书记空缺1年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08
|
明夺“店门”暗保“名山”?
知情者称衡阳市划并店门是为解决南岳区行政“飞地”,以避免“省管县”时南岳区被省里划走
就在衡山县等着省政府从行政区划上推进“省直管”时,衡阳市则提出要将店门镇从该县划走。
当地知情者说,其实衡阳市这么做,是为了应对将来“省管县”在行政区划上的调整。
这名知情者称,将店门镇并入南岳区,不只是为了给予南岳区更多资源,更是为了不让南岳区被省里划走,成为“省直管”。
当南岳区于1984年被划入衡阳市后,它就成了一块行政区划上的“飞地”。在地理上,由于受衡山县的店门镇与衡阳县的集兵镇、樟木乡所阻隔,南岳区和市里的各城区都不“接壤”。
今年6月7日,衡阳市提出了一个“扩城连岳”方案,除了将衡山县的店门镇划并给南岳区外,还打算将衡阳县的集兵镇与樟木乡,划并给石鼓区。
这样,南岳区这块“飞地”的问题就解决了,它就能与石鼓区接壤,衡阳市的整个城区就连成一片。
衡山县一知情人称,南岳区在地域上不再孤立后,“省管县”在调整行政区划时,就很难将其从衡阳市划走。
据介绍,南岳区除了每年有20多亿元的旅游经济外,还有着“丰厚”的政治利益。
南岳区政府一名官员说,每年都会有中央和地方上的领导来衡山,“去年我们接待省部级干部260多人,衡阳市委书记多次陪同。”
有个说法,南岳“地方小,码头好”,衡山给当地积累了巨大的人脉资源。
一名衡阳市政府知情人表示,衡阳市确实考虑到省管县行政改革对衡阳发展和布局的影响。扩城连岳,撤县设区就是应对之一。而且省级政府有权对乡镇做调整,不需要通过国家批准。
衡阳市发改革相关负责人否认“扩城连岳”是应对省管县影响的说法,称该方案目的除了加强区域经济的整合,解决南岳区的“孤岛”、“飞地”以外,还将店门与南岳结合,以南岳的旅游经济为龙头,带来更明显的经济效益。
“跑马圈地”应对省直管?
衡阳市有官员设想先建经济圈再调整行政区划;专家认为,这与“省管县”方向背离
衡阳市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其经济地位与其不符。资料显示,2007年,衡阳市中心城区GDP排全省第5,GDP总量排全省第11。
2009年初,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提出了“西南云大经济圈”构想。
西南云大经济圈是指以衡阳市城区为中心,将衡阳市南岳区、衡阳县西渡镇、衡南县云集镇、衡东县大浦镇作为卫星城镇,连成一个经济圈,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也被认为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重要途径。
衡阳市民主党派联合调研组曾对经济圈构想做过一系列调研。
调研报告提出,“西南云大”这四个节点城镇,只是这一经济圈的外部边线,但不能仅局限于这四个卫星镇,应当将圈内所有的乡镇纳入进来。使之成为一个没有“飞地”的整体圈。
该报告还提出,“西南云大”不能仅搞经济圈,应将圈内所有乡镇划入衡阳市城区建制……为今后省管县做准备。
南岳区政府一名官员说,“西南云大经济圈是为了应对省直管县变革带来架空地级市的危机。按照目前衡阳市城区状况,一旦行政区划调整或县市变为省直管,他们空间会更小。这个经济圈基本上将各地优质资源整合到了一起。”
衡阳市民主党派联合调研组组长、民建专职副主委李康杏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构建“西南云大”经济圈不宜先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应在不改变现有行政隶属关系、暂不申报立项的情况下,构建纯粹的经济社会发展圈,等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再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便可水到渠成。
易可君告诉记者,目前确实有很多地方在通过“跑马圈地”来应对“省管县”改革。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以行政区划上的划分来应对,例如把周边乡镇划归城区。省里在重新划分时,就很难把这一块再划走了。
另一个则是经济层面的圈地,也就是经济圈模式。因为行政区划调整非常困难,且耗时长。因此地方可以先搞经济圈,在地区形成经济一体化。区划调整时,这两种方式都形成既成事实。以此影响省管县行政调整。
有参与起草“省管县”改革方案的专家称,衡阳与衡山县之争,就是地方利益博弈的典型。这种大肆扩展地域面积的做法,某种层面上跟省管县的方向是相反的。衡阳市经济一体化无可厚非,但没必要进行行政区划上的合并。
采访中,衡阳市委宣传部新闻办主任成新平一再强调,经济圈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社会发展圈。定位是“在不调整区划、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暂不申报立项的情况下……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回避区划调整的矛盾,撇开立项审批的麻烦,一心做好区域发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