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求解"三农"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08
|
专访韩长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求解"三农"
“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亮点之一。“‘米袋子’更满了,‘菜篮子’更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勾勒了五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韩长赋认为,农业农村经济五年发展历程,简单讲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极不寻常、历史少有;而未来的五年,机遇难得,挑战诸多。他强调,要在“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挑战极不寻常成就历史少有
韩长赋用了四个“最”来评价“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支农力度最大、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四”最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极不寻常、历史少有。
为什么说极不寻常?他分析说,这五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偏重发生、频繁发生、异常发生,国际农产品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和不断扩散蔓延,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空前挑战。
为什么说历史少有?他分析说,这五年,不仅没有出现历史上大灾之后大减产的现象,而且连年增粮增收,形势之好历史少有。
韩长赋强调,我国之所以能沉着应对诸如汶川特大地震、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粮价飞涨等天灾人祸,就是因为农业连年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从多个方面列举了“三农”发展成就:
——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水平。
——“菜篮子”产品:生产快速增长,供应充足,品种丰富。无论超市还是农贸市场,一年四季,各种产品琳琅满目,花色品种是全世界最丰富的。这五年,肉蛋奶、水产品,还有蔬菜、茶叶、水果等,总体上产量都是稳步增加的。
——农民收入:前四年年均实际增长8.3%,今年有望继续较快增长,预计超过前四年平均,增收金额之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同时,农村二三产业稳定发展,农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连增来之不易多种因素推动
今年全国粮食生产再创佳绩:连续第7年实现增产。韩长赋充分肯定:粮食“七连增”,是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历史上从未有过。
“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是在严峻的自然灾害、异常波动的农产品市场、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取得的,是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价格拉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的结果。”他评价说。
这五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成效非常明显:
——“减法”、“加法”、“乘法”一起做,调动了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轻负担1300多亿元。建立补贴制度,实行四补贴”,资金达到1345亿元。从2004年开始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不断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2008年以来,又出台了重点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多次启动玉米、稻谷、大豆等粮食作物临时收储。
——不断加强对主产区的支持,充分发挥主产区作用。国家不仅支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普惠”政策优先考虑主产区,而且制定了支持主产区的“特惠”政策,安排专项投资用于产粮大县相关重大项目建设,对产粮大县实施奖励。
——在农业抗灾减灾和粮食生产的紧要关头,中央还及时出台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保证了抗灾夺丰收。例如,今年针对突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及时出台小麦弱苗施肥等补助政策,又对64个产粮大县实施重点奖励,新增财政补助资金超过100亿元。
他强调,在近年来的粮食生产中,强化科技支撑是一大亮点,及时科学防灾减灾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另外,通过组织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等重大工程,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狠抓措施落实,等等,都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增收渠道多务工收入增长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