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建设生态环境 展"绿城""水城"魅力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08

    为了让市民喝上放心的水,广西省南宁市从源头上抓起,建成左右江水质预警自动监测系统。在邕江流域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大规模清理砂场、网箱养鱼。

    重拳治理之下,换来的是市民的满意:2009年,我市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99.18%,其中为优的天数达到224天,创下十年来环境空气为优良和优的天数的历史新高。2006年以来,我市水环境功能区按国家重点城市定量考核标准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

    今年,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社会性奖励“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花落南宁,进一步印证了南宁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并非虚名。

    完善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南宁真不错,大冬天的走街上还能看到绿树鲜花,而且街道干净,看着就舒服。空气好,购物方便,人也热情……”从沈阳来南宁过冬的苏阿姨在这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白天逛逛公园,晚上到附近小广场与老人们一起跳舞,绿城良好的人居环境让苏阿姨感到非常惬意。

    如今,像苏阿姨这样选择南宁作为宜居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十一五”期间,南宁市以“新、亮、洁”为市容整治目标,对旧城区700多条小街巷的路面、排水、路灯、绿化全面进行了改造更新,积极实施旧城改造,使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同时,继续加快桥梁建设,建成了竹溪立交桥、青竹立交桥、葫芦鼎大桥、桃源桥、北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了具有33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一大批服务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公用设施,在市区7个免费开放的公园内增设老年健身及儿童游乐设施,新建10座移动公厕,对防洪设施实行维护、修缮,防汛设备更新改造等,对城市道路路灯进行改造;续建南宁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转运系统)以及南宁市电网项目等。这一系列的投资,使南宁的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市民生活更加便利。

    从2006年9月开始,南宁市实施以治理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为主要内容的“城乡清洁工程”,市容市貌实现了“清洁、整齐、美观”的目标,塑造了城市新形象,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

    南宁还积极推进“数字南宁”建设。2002年5月1日,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成启动;2007年7月19日,南宁市道路运输GPS监管平台正式建成开通;2007年9月,南宁市完成“数字城管”系统的上线运行;如今,“数字南宁”已经显山露水。

    1个小时更换井盖、50分钟维修被损坏的广场坐椅、15分钟内赶到流动摊点摆卖处进行处理……这在以往的市政管理中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如今通过数字城管,就可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城市管理实现信息化、高效化、精细化、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

    凭借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和良好的人居环境,南宁2007年摘取了世界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联合国人居奖。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碧水蓝天的南宁正在变成一座环境宜人、功能配套、特色明显、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之城。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中国经济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