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斌:工业强省 技术标准先行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09

    [主持人]:谢谢。我省提出了“工业强省”战略,中测院提出了以测试技术为基础,以技术标准为先导,建立优势产业最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节能减排、质量安全和成本控制,强力推进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工业强省、技术先行”这个问题,请您给我们网友解释一下。(2010-12-02 15:30:55)

    [中测院副院长杨杰斌]:应该说这个话题也是我们的核心话题,“工业强省”与“技术标准”,为什么“工业强省”,技术标准为什么要先行?我想这个问题首先从我们省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的条件两方面来分析。“工业强省”是我们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现阶段和今后一个阶段四川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战略和核心战略,是我们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原有产业经济发展思路和措施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也达到了1300多亿元,这些财政收入为我们省今后开展一系列的高水平的产业经济的工作,应该说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这个标志着我们省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四川省要有更大的发展,要赶上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的步伐,还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新的更高的视角对全省省情和发展环境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和再认识。必须清醒的看到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我们和沿海这个发达地区之间发展中的差距从目前我们省产业经济发展态势和环境来看,我们省正处在城镇化和向工业化加速转变的时期,是市场国际化的提升时期,也是跨越式发展的爬坡上坎的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发展战略,在我们现阶段对我们省来讲,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非常重要。很明显,在资源方面来讲,我们省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仅仅是资源优势这一点,我们省把这一点优势放到我们全国乃至全球、全世界来看,我们省的资源优势还是非常渺小,还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觉得我们省的产业发展还必须立足于现有的资源优势,同时又必须跳出这样一个对资源的束缚,要学习像新加坡、韩国、日本这样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它没有大的资源,但是相应的工业发展并没有因此而落后。因此我觉得我们省应该继续寻求在这方面的发展途径,加快四川省的工业发展,同时不仅是资源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是现阶段低碳经济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这样一个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这样一个需求,因为毕竟目前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们各级政府的共识,我们国家目前单位GDP消耗的能源量已经是世界第二,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据。这个数据是美国的平均值的4倍,是日本的7.5倍。我们消耗量是这样的大,而同时我们国家的资源拥有量,从煤炭来讲,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二分之一,石油拥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十分之一,天然气拥有量是世界的二十分之一。应该是从资源上来讲,我们国家是一个穷国,但是在资源消耗上,在世界上是达到了第二。这是我们国家的水平。而我们省的能源消耗水还比国家的平均水平高25%。从资源消耗来讲,对我们省也是一个非常非常严峻的现实。我曾经在我的一个报告中这样描述我们国家,实际上也是我们省所面临的资源状况,叫做资源有限,而且分布欠佳;浪费严重,需求量还大;结构畸形,环境恶化,这是我们国家目前在资源方面面临的状况,这个状况也是我们省面临的状况。从国家到省,各级政府一直在提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什么是粗放,什么是集约。简而言之来讲,粗放就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集约是解决精和细的问题。要解决这个精和细的问题就需要高度发达的测试技术和技术标准作为支撑的产业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举一个例,日本的汽车车门安装,它的安装公差是0.5毫米,而美国要求汽车车门安装公差要求是1个毫米。美国的公差比日本的大,这就造成美国车门开门用的力要比日本大三倍,这个就可以想象,只有你做到足够精细,你才能做到真正的集约。刘奇葆书记在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省要大力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矾钛钢铁、饮料食品、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潜力产业,在省委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要积极发展和参与国家确定的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这国家确定的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省里面在“十二五”规划里也确定了积极发展和参与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努力发展千亿产业,分析了我们省目前面临的状况和我们省产业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现状。刚才我说了,我们院参与了和我们省 “7+3”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调研,对全国将近10万家,常年和我们院有技术沟通和交流的我们省的企事业单位就有4万多家,借助这个基础,我们对全国近10万家企业进行调研。从目前产业所面临的技术瓶颈来分析,结合国外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曾经面对的技术瓶颈,我们认为我们省重点产业根本的路径和重要途径,就是要寻求并且打造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产业经济,因为我们认为没有差异化优势的产业经济,在我们省这样内陆地区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我们不像沿海一带,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作为我们内陆省份,如果和全国其他地区没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优势的话,我们产业很难走出盆地,很难走出国门。而差异化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如果你连你的竞争对手的产品的技术指标、参数都不能测,你怎么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怎么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怎么保障你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些产业在现阶段高技术条件下的产业发展必须是在高技术支撑下的产业,只有有了这种差异化的优势,才可能真正构建我们省技术链,来支撑我们省重点支柱产业的产业链的发展,才能使这样一个规划形成现实,只有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差异化优势,这样才可能形成比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才能实现我们工业强省,才能实现我们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我们一直认为,我们这里提到工业,我个人认为是大工业的概念,这个工业实际上也包括了我们现代农业,我们一直认为所谓的现代农业,它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和传统工业和大工业一样,是依靠技术标准为支撑的农业。我们省委省政府也多次提出,要以抓工业的方式抓农业,所谓工业的方式就是要有技术标准,要有相应的工艺流程,去支撑农业产业发展,这样才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从这个角度上讲,整个这一块的工作是整个工业强省,无论是传统的工业、传统的农业,真正要做大做强,它必须是要依靠技术、依靠以测试技术为基础的技术标准作为引导来和支撑,来实现我们工业强省这样一个目标。因为作为技术标准来讲,是通过技术标准来实现知己知彼,要实现这个产业结构和转型的调整,要满足现在提出的节能减排、强化质量安全和成本控制,这几项应该说都是制约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低碳经济这种时代背景情况下,企业最核心的技术,必须要在这几个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才能使我们产业经济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应该说测试技术为基础的技术标准体系是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将具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产业一定要以技术标准作为引导,否则刚才我已经说到了,没有技术标准作为引导的产业,我们认为这样的产业是没有竞争力的。(2010-12-02 15:42:04)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