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胜与棉花结缘37年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10

    清晨的薄雾刚刚散去,棉田里棉叶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这天,李家胜一大早就来到棉花育种试验田里,并在记录本上详细地作着记录。一年来,他看着棉苗出土、收获,每一株棉花他都不知道摸了多少遍。他几乎能够清楚地记得每一行棉花,甚至哪一株棉花与其他棉花长得不同的地方。37年了,自从和棉花育种工作打上交道,李家胜年年如此,他对棉花这份特殊的感情始终没变。

    1972年,怀着对棉花事业的热爱,李家胜毅然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科所,一干就是37年。他先后担任过农科所记载员、技术员、经作室主任、农科所副所长。每走一步,他都在不断积累经验,孜孜不倦地探索农业发展科研的新途径。

    亲本选配是育种工作的关键技术之一,李家胜在这方面下了大工夫。每年的六七月份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他几乎天天泡在地里。从春播开始到秋耕结束,李家胜从没有过节假日,每天在棉花地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他身上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白天他在地里观察棉花苗情,记录棉花品系生长情况,晚上就对这些资料进行数据统计,记录的上万个数据都是他视如珍宝的财富。

    在选择好丰产棉花的母本后,他着重选择抗枯萎、耐黄萎棉花父本,把抗病棉花品种的棉秆剪断,最后选择抗病性能最好的一个品种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杂交一代棉出来后,要进行第二代分离种植,然后选出最优单株,再分离种植。重复一年又一年,一般培育一个新品种要花费10余年的心血。

    让李家胜引以为豪的是,他应用作物遗传理论,采用混合花粉技术选育的早熟、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新陆早13号”在2002年通过自治区审定,2003年又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是新疆近20年来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棉花品种,并被农业部列为2003年重点推荐推广品种,成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该品种在2001—2009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万亩,成为早熟棉区换代主栽品种。该项成果2005年获新疆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新疆兵团“十五”重大科技成果之一。

    李家胜每年还抽出一定时间参加棉花生产技术咨询,在生产的关键时期了解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2008—2009年农业部任命他为国家棉花产业体系额尔齐斯试验站站长,负责本区域农业科技新成果推广服务,他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他在工作中实施“四个结合”,即选育与试验相结合、试验与示范推广相结合、良种与良繁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他育成的10个棉花新品种有6个推广面积在百万亩以上,经济效益在亿元以上。

    多年扎实的科研工作和积累的丰富经验,给李家胜带来了可喜的回报:200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先后获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和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2008年获得中国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2009年被评为兵团先进工作者。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老战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