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穷县抓环保促发展跑赢富县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10

    穷县环保为何跑赢富县?旬邑县抓环保促发展调查



     在许多地方视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绊脚石之时,地处陕西省渭北黄土塬的旬邑县却另辟蹊径,提出“生态立县”,为县域发展低碳经济,破解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提供了范本。“环保工作做好了就是解决了发展的后顾之忧,要是光顾着发展不考虑环保,迟早还得补上这一课,那时花费的力气更大。”这就是一个国定贫困县执政者的理念。所以这个县才能在招商引资项目上首先让环保局局长把关,所以这个县才能在环保事业上创造多个全省第一。

    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级卫生县城=?

    旬邑县拥有上述双重身份。搞环保不仅没有拖发展的后腿,相反,县域经济结出累累硕果,实现跨越发展。2009年,旬邑县生产总值完成34亿元,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57.5%,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3780元,增长3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64元,增长28.35%。

    在许多地方视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绊脚石之时,旬邑县却另辟蹊径,提出“生态立县”,为县域发展低碳经济,破解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提供了范本。

    惊叹一:产煤县没有一家煤场

    湛蓝的天上飘着几丝流云,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这是初冬时的旬邑。矗立在塬上的一块石碑“国家级卫生县城”,提示到访者这里不仅是著名的“苹果之乡”、新农村建设排头兵,还拥有另一个让旬邑人骄傲的身份。一位路边的老者告诉记者,自己从西安退休后就选择回旬邑养老,“因为空气好,闻不到汽车尾气”。

    同样闻不到的还有粉尘。旬邑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多年来煤炭成为旬邑一大支柱产业。与其他产煤重点县不同的是,旬邑有8家煤矿却没有一家煤场,自然没有其他产煤县粉尘飞扬的“景观”。旬邑环保局局长文胜利说:“坚决不批一家煤场,谁来说情也没有用。”言辞充满干劲与激情。不仅是煤场,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旬邑县在讨论所有招商项目的时候,县上主要领导都说让环保局先发言,只要环保不达标,一概否决。

    因为煤矿离县城较远,煤矿污染环境的现象有时发现不了。针对这个难题,2007年旬邑县建成投资162万元的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中心,该中心包括1面电视监控墙、9个电视屏幕、2台监控电脑、1台集中演示器,与8家煤炭企业和县果汁厂的360度旋转可视摄像头统一联网,可随时在线全程监测各企业污染物排放流量及排放浓度,“减少了日常检查频次,节省了人力、财力,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该厂的环境状况。”文胜利说。

    惊叹二:能喝的“生活污水”

    旬邑城市污水处理厂里,设备嗡嗡声不绝于耳,处理过的水清澈见底。就在许多地方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因为运营成本问题天天“晒太阳”,成为摆设之时,旬邑的城市污水却每天源源不断地得到净化。 “我们这个项目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必须得保证24小时不停歇地处理,否则生物菌群就会死亡,重新培育的话成本就更高,所以我们这个污水处理厂注定不会也不可能成为摆设。还有一点是这种技术不产生污泥,污泥都让细菌分解掉了,处理过的水质和纯净水一样。”文胜利说。曾经,省人大常委会一位官员参观完该厂后惊叹不已:“这种处理技术我曾经在德国见过,但在旬邑我又一次见到了! ”上个月,陕西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来到该厂检查工作,在观看了污水处理的整个流程后,何发理当场饮用了一杯处理过的水,污水处理的效果不言而喻。

    厂子的正常运转固然与应用的技术有关,充足的资金也是个必要条件。由于县城人口少,污水排放量小,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不能满足正常处理需要。为了真正把环保这张牌打响,旬邑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等有关事宜,按照污水处理费执行等有关规定,适当提高了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设立了污水处理费专管账户,建立了“水利部门收费、环保部门核量、财政部门拨付”的管理机制,对不足部分,安排财政资金给予补贴,确保了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惊叹三:垃圾场“零排放”

    旬邑县赤道乡赤道村有一处厂子看上去很新。走进大门,各色菊花争奇斗艳,与旁边栽种的松树辉映成一幅冬日里的美景。这里空气凛冽而清新,厂区整洁而干净。看上去颇像一家合资企业。如果不是门口悬挂的牌子,谁能想到这就是旬邑县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一个处理垃圾的地方。

    楼里的一面墙上写着“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当今,“垃圾围村”、“垃圾围城”在我国已成为普遍现象,很多人正为此头疼之时,旬邑县已经认识到垃圾其实也是宝贝,实现了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处置目标,在咸阳乃至全省走出了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第一步。据省环保厅宣教处副处长徐刚介绍,垃圾分选装置不仅在县一级没有,就连我省很多大城市目前也只是填埋处理。

    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多数城市选择填埋式处理,但其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填埋时间有限,约30-50年之后,垃圾很可能无处可埋。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徐刚说:“对城市垃圾进行分选、分类,使其资源化逐渐成为替代填埋的必由之路。”

    目前,这个今年8月建成的厂已经运转3个月。操作间里,这套“吃干、炼净、零排放“垃圾分选设备看上去略显庞大,运转起来却十分灵巧。巨大的抓斗从垃圾储料坑内将垃圾抓至钣链输送机,然后运至破袋机进行挤压破袋后进入筛选机,最先分离出废旧金属、玻璃和建筑垃圾,然后再分离出有机质,最后进入风选设备筛选出废塑料。经过多级分选后,各样垃圾将被分别处理。

    筛选出的黑色金属将回收利用;好的塑料将作为塑料制粒的原料,废差塑料将成为重油原料,其炼出的油可用作工业用油或除锈剂、润滑油等;筛选出的废玻璃、废铁等分别出售;筛选出的灰土可用作园林用土。

    厂区一侧堆放着两堆刚筛选出的灰土,文胜利说:“因为这土对植物生长有利,每天都有果农来问卖不卖,但是目前光市政园林都供不应求,卖土是以后的事情了。”下一步,该厂请杨凌的农业专家来论证这样的灰土能否通过养蚯蚓产生优质有机肥。“用蚯蚓粪有机肥种苹果,不仅能节约肥料费用,而且苹果果质好,果面光亮度高,价钱也能翻番。一旦论证成功,这个垃圾处理厂不仅不要补贴还能盈利”。

    垃圾变废为宝,旬邑无疑又领先了一步。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西部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