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困县豪掷4.5亿成功申遗 "穷负债"遭质疑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17

申遗成功的崀山,它真的可以承受带动新宁“复兴”之重吗?

  申遗对新宁县来说,意味着什么?

  崀山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崀山的旅游人次已经由去年的4.5万增加到12万,旅游门票收入达到100万元。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初晋升为“世界自然遗产”5个多月的湖南省崀山,已显现出超凡的“魔力”:短短几个月内,已成功签约17个项目,招商引资28亿元。

    更让人看好的是“申遗成功后,形成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以及难得的‘政治效应’。”崀山风景管理处处长王海昀信心十足地说。

    “年财政收入仅1.7亿元的湖南省贫困县在崀山申遗中一掷千金,花费4.5个亿”在当地的争议之声越来越小了。因为,它正像起搏心脏一样,带给了小县希望。

    申遗成功的崀山,它真的可以承受带动新宁“复兴”之重吗?

    距离周边相对发达的怀化市、邵阳市、衡阳市都甚远的贫困山区小县——新宁县的夜晚分外宁静。这是新宁崀山申遗成功之后的一个平静夜晚,却掩盖不住某种不明的兴奋。

    申遗成功不久,新宁县已经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省内政府部门的培训会、学习班。一到周末,并不算热闹的小县城酒店却异常难订。

    新宁县只有巴掌大,当地人称“两杆枪”,因为整个县城只有两条直通通的主街道,所有的饭馆、商家杂陈在街道两旁,到了晚上都大门紧闭,显得有些冷清。

    然而在新宁县城通往崀山景区的近20公里的道路上,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到处是修路和建房的施工工地,县政府大楼也将迁移至此。根据新宁县的新规划,整个县城正在向崀山方向行进。

    四年来,崀山申遗成为整个县城的头等大事。用崀山风景管理处处长王海昀的话来说,就是“黑+白”(不分白天黑夜)“5+2”(没有周末节假日),全县人倾巢出动,县委书记陈优秀则几乎每天都要徒步爬上崀山三趟。

    众人“捧起”的申遗项目

    崀山申遗只用了四年时间,在中国申请世界遗产的历史上,用时是最短的。

    2006年,在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理事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全国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遗产的建议,当时得到广东、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等六省十大景区的认同。

    湖南省对此事看得很重。在2006年年底的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上,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方岩、广西资源等景区共同签订了联合申报合作协议。并认定湖南省建设厅为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牵头单位。

    没有湖南省政府的支持,崀山迈不出这么大的步伐。

    在陈优秀看来,崀山申遗用时短,还得益于他们另辟了一条蹊径:走专家路线。“全国提出申遗意愿的景点,有50多家排着队”,如果排队等下去,实现申遗也是若干年以后的事情了。

    于是,他们先请来了一批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官员和专家,以及国内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并聘请了三名IUCN的专家作为“崀山申遗顾问”。

    然而,虽然在强大专家队伍的支撑下,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申遗也并没避免波折的命运。2010年6月2日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转来ICUN“建议推迟申报(defer)”的评估结论。

    得知这一结论,感到五雷轰顶的不只是陈优秀、整个新宁县、参与的各个专家,还包括浙江、广西、广东这几处捆绑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员。后经过一番斡旋,“中国丹霞”才最终在8月2日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神奇的“申遗效应”

    申遗投入的4.5亿元,崀山申遗办解释道,95%以上用于景区的建设,例如,景区内居民的迁移、景区道路建设、植物的保护等等。直接投入到申遗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1.7亿元的省级贫困县,一次申遗相当于花费了全县近3年的财政收入。

    事实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填补了这个大“坑”。据介绍,在崀山申遗资金及项目上,湖南省有30多个省直单位落实了8000万元的项目资金,银行贷款1.55亿元,新宁县所属的邵阳市财政也调度资金3000万元,拨付资金150万元支持崀山申遗。

    这个众人捧起的“金凤凰”,在申遗成功后的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就已经成功签约17个项目,招商引资28亿元。“新宁迎来了一个大的发展契机”,王海昀介绍,多条通过新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以及五星级宾馆都在建设与规划之中。他们还提出建设崀山国际机场的项目,不过该提议还在进一步的论证中。

    让人欣慰的是,“申遗成功后,崀山平日游客人数翻了一倍,而周末和长假的游客人数则翻了两番。十一黄金周期间,游客人次达到12万,是去年同期的近三倍”,王海昀说,在目前交通状况欠佳、宣传力度不大、配套设施不足的情况下,能有这个成绩,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还值得一提的是,申遗增强了对崀山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不仅是世遗组织的要求,山里的原住居民也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据王海昀介绍,在申遗这段时间内,崀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以前的73%提高到了现在的85%。

    污染企业37家已全部从景区迁出。“以前脏乱差的情况已经完全改变”。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正义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