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困县豪掷4.5亿成功申遗 "穷负债"遭质疑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17

    “捆绑申遗”的尴尬

    王海昀总是很忙碌。他每天都要到景区迁出村民的集中居住点的工地现场查看。这182户迁出居民将被集中安置在离崀山景区管理处几公里外的山脚下居住。他们的生产方式将从农业生产转变为景区服务,这里将成为一个大的景区服务中心。

    他们的新房将分几期建成,明年第一期完工。虽然这些村民现在只能暂时租房住,但他们乐呵呵的有了盼头。



    这么多年来,作为湖南省省级贫困县的新宁,经济状况一直捉襟见肘,“区域位置不好,工业发展不起来”,新宁县全县人口62万,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7亿元。“这里山好水好,就是人穷。”王海昀说,依靠崀山发展旅游服务业,成了现实的选择。

    现在看来,也初见成效。景区马队的刘师傅告诉记者,以前每个月能赚300元,现在游客多了,他的马也俏了起来,每月可以纯赚2000元,“买马的成本一下就收回了。”

    然而,记者获知,与崀山同时捆绑申遗的广东丹霞山,在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国庆黄金周的旅游成果更是一日千里。

    今年丹霞山在十一期间,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同比增长58%,旅游经济总收入8100万元,同比增长72%,即便是并不算旺季的8、9月,也分别同比增长148%和163%。而崀山,这个数据才仅仅是12万。

    同为丹霞地貌青壮年的代表,如何能保持崀山的独有特性,也是捆绑申遗后,崀山面临的一个问题。

    崀山能否承受之重?

    这些村民期待的美好时刻何时到来?王海昀略有些沉重,崀山开发还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

    首先,申遗成功之后,下一步的保护责任更多更大,要遵守对国际组织的承诺,按新标准、新要求来做。虽然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县政府的资金投入,但开发资金依然严重不足,有缺口。

    其次,现在相关的旅游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服务设施还不完善,没有挖掘出最大的价值。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崀山从一个“农民公园”一跃成为“世界公园”,管理服务水平还达不到要求,人才欠缺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现在六大重要工程的同时开工,以及崀山国际机场建设论证等一系列项目的展开,新宁的交通必然面临重大突破。崀山,正在以超速度呈现在众人面前。

    在2006年的新宁县第十次党代会上,新宁县确立了“旅游立县”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他们终于前进了一步,王海昀饶有信心地谈到,一个成熟的旅游项目,可以撬动110多个行业的发展。“崀山还有巨大的挖掘价值。”

    作为世遗的崀山,它已经被赋予了聚宝盆的重大使命。不知崀山能否承受之重?

    穷举债申遗

    是不是一申就灵?

    崀山申遗的模式,让人不免想起2007年贵州省荔波县以喀斯特地貌,成功申请“世界自然遗产”。

    当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荔波举债约2亿元。2008年,荔波县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倾力打造旅游主导产业”;县城定位也跨越式地提升为“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

    如今三年过去了,荔波旅游却忧患丛生:2008年,荔波年接待游客量为168万人次,同比增长71.7%;旅游直接收入1998万元,同比增长84.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83.52%。然而,试比较2009年,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2009年接待游客量仅为荔波的42.8%,但其旅游综合收入达8.1亿元,是荔波的1.34倍;平遥人均旅游收入是荔波的3.13倍。

    “穷举债申遗”只是一个项目运作,而“穷举债”打造旅游产业则关乎区域发展。成为世遗的三年间,荔波“快”字当头,但“好”不够。此时,如果继续沿用“过度负债”模式,甚至不惜以财政担保为手段,那么,“穷负债”风险之大,不言自明。

    崀山的前途在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高红芮来源: 正义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