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定之:倾力发展县域金融 全力助推县域经济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0
|
四是金融服务覆盖面显著提高。银监会一直高度重视普惠金融服务工作,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全力满足农户和县域小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发布金融服务地图集,锁定了金融服务的薄弱区域,提出了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各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因地制宜,采取标准化网点与简易便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新增机构网点,广泛布设POS机和ATM机,实行流动或定时定点服务,有效扩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偏远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国已有10个省份实现了乡镇金融服务机构全覆盖,30个省份实现了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共计减少服务空白乡镇732个,减少机构空白乡镇579个。
总体看,“十一五”期间,县域金融无论是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还是发展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县域金融服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县域金融业务比较效益低下,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缺陷,金融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县域金融机构自身建设滞后,支农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县域金融服务需求;县域金融监管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差异化的监管制度安排还有待完善;县域金融外部支持体系不够健全,对县域金融机构正向激励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我们要以更宏观的战略眼光,更紧迫的责任意识,更积极的工作态度,将县域金融放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按照 “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科学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脉络,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和中小企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今后县域金融发展要注重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拓宽县域资金供给渠道。当前,县域金融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资金供给不足,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在金融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资金外流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经按照中央关于“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与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下一步重点是要努力将政策落实好,并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将政策扩展到县域非法人金融机构。同时,要不断拓展县域资金来源渠道,大力提升县域直接融资比例,支持优质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积极引导城市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网点,出资组建贷款公司等贷款专营机构,加大对县域信贷投放;鼓励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城市资本助推县域金融发展的新途径;探索建立大型银行与县域法人银行的资金批发运用机制,引导城市富余资金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二是完善县域金融协作机制。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多层次、多元化服务需求,建立县域金融协调服务机制,增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在信贷领域,要改变农村信用社“一支独大”的局面,引导大中型银行延伸县域服务网络,创新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模式。在保险领域,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保险,提高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水平,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探索分散农业生产风险和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担保领域,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公司、基金和共同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各类担保公司合作,为县域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促进县域信贷投放增长。在直接融资领域,要加快发展县域资本市场和农产品期货交易,提高县域居民财产性收益,化解市场风险。同时,还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信用互助组织,发挥其有益的补充作用。
三是促进县域金融服务均等化。县域金融要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着力满足弱势群体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力争做到“三个覆盖”,即:尽力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农户信用评级全覆盖和农户有效贷款需求全覆盖,努力扫除金融服务盲区,使最广泛的群体能够公平地享受到金融改革发展成果。要将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县域金融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涉农贷款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确保涉农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对此,银监会下一步将探索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补贴政策,有效补偿金融机构在贫困落后地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特别是支农信贷服务的损失,确保服务可持续。
四是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要主动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在机构类型、体制机制、产品工具方面大胆开拓创新。要切实加大县域金融开放度,实现金融机构类型多样化,建立有利于促进竞争创新的市场环境,特别要加快村镇银行等新型机构的组建步伐,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事业部制改革,探索创新服务机制,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专业化、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要在继续改进完善农户小额信贷、小企业贷款成熟业务品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广银行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便捷性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