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源头听涛声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3
|
(湖北省最大的风电场)资料图
冰凌时节,湖北省利川市齐岳山上厚厚的积雪被猛烈的山风吹得漫天飞舞,朦朦的雪雾把山上新建的风电奇景封得严严实实。
湖北能源集团齐岳山风电公司的值班员徐竟、李茂杰告诉记者,我们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目前,公司试运行的29台风机因结冰自动停机。这个湖北省最大的风电场建成后,年平均上网电量约8697万千瓦时,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3.3万吨,同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7万吨∕年。
“齐岳山风电项目的试运行,是利川市‘十一五’经济建设的冰山一角,”利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定学说,“为加快利川由优势资源大市向特色经济强市转变,利川市走出了一条以城市经济引领市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观念”比钱更值钱。利川的经验表明:经济要发展需要转变思想,努力做到转变观念促转型
采访利川“十一五”成就,记者感觉到以城市经济引领市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正是市委、市政府转变发展观念带来的重要思想成果。
汪营镇镇党委书记滕晓东告诉记者,“两路”开通后,汪营镇的区位优势凸显,按照全市经济总体布局,汪营正在建设利川的副中心城市。
眼下,该镇已完成集镇总体规划修编。为扩大集镇规模,镇委、镇政府决定打通两条通道:苏家桥至甘泉坝,总长约2.2公里;苏家桥至沙子坎,总长约3.5公里。苏沙通道将通过326省道改道工程实施,苏甘通道将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招商引资实施。
明年,这个镇还将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黄连交易市场、蔬菜交易市场,加强集镇垃圾和污水处理建设、集镇文化广场建设、镇容镇貌建设、红色旅游基地建设,提升集镇对经济的承载能力。
“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面对“小城市、大农村”的现实,面对长期以来农业经济主导市域经济的实际,面对烟厂破产搬迁等种种因素,深入分析了差距形成的深刻原因,发现最重要的问题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快,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
城市经济成为利川近年来发展的主旋律。用市委书记谭志平的话来说,发展城市经济,是实现利川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途径。
近5年,利川既没有自甘落后,也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知不足而奋进,抓机遇而前行。市长李义说,在负重发展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逐渐认识到,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是利川最大的优势,
充分运用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加快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
为把利川建设成为绿色繁荣的特色经济强市、魅力彰显的鄂渝边际明星城市、生态宜居的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利川各级干部群众有了“不进则退,慢进变退”的紧迫感。
利川市招商局副局长何良荣说,在利川干部头脑中,一些传统的观念正在转变。比如工业等于工厂的传统观念得到了转变,树立了工业产业化的新型工业理念;产品等于商品的传统观念得到了转变,树立了产品变不成商品就等于废品的理念;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传统观念得到了转变,树立了无形资产是生产力的理念;工业经济等于城市经济的传统观念得到了转变,树立了工业经济是产业概念、城市经济是地域概念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