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高碳大县的低碳行动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3
|
彬县,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3500年前,后稷世孙、周祖公刘便在此教民稼穑,《诗经·豳风》曾详细描述了先民从事农桑的情景。时光流转,3500年后,这里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作为陕西第二大煤田的彬长煤田,煤炭储量达68亿吨,其中彬县境内有32.4亿吨。当绿色的传统与黑色的现实产生了碰撞,经历过发展阵痛的彬县会选择哪种颜色作主色调?彬县给出的答案是:生态立县。
在生态立县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这个产煤县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后退,反而强劲上升。规模工业产值从2007年的25亿元、2008年的46亿元,到2009年的70亿元,并力争到2010年达到84亿元。一年一大步,三年翻两番;县域经济也从2008年陕西省排名第20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1位,距经济十强县仅一步之遥。
从高碳到低碳,这个县城的华美转身,无疑对许多像彬县一样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有着借鉴意义。
一周内关掉40多家煤厂
包围彬县这个山区县的不仅有大山,还有工厂。
彬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陶土、油母页岩、石英砂等10余种。据统计,全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包括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咸阳秦能电力有限公司、陕西通达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彬县分公司等涉及煤炭、电力和果汁的企业。
大大小小的工厂给这个县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
5年前,这里有两家电厂,都没有脱硫设施,燃料直烧直排,厂区周围都弥漫着黑色或者黄色的浓烟。由于彬县的沟道呈宝葫芦型,烟尘飘散在这个小山坳里久久不能散去,就弥漫在方圆几公里的天空中。听路过的群众说:“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制高点还能看清楚一些企业或者电厂,天气一旦变得阴暗,周围的这些企业就看不清楚了。当时这里的污染仅次于铜川。”
除了煤炭企业,还有垃圾围城;除了大企业,还有隐藏在电厂小角落的小造纸厂和泾河两岸的木炭窑……
一味追逐经济发展指标的时候,人们往往忽视葱茏的山川,忽视清澈的河流。曾经,彬县的特产水梨驰名全国,但由于被粉尘污染,长了果锈,变得无人问津;夏天,女人不敢穿裙子,窗台抹过去都是黑的……
触目惊心的环境刺痛了彬县的老百姓,更刺痛了决策者:再也不能这样发展下去了!
“绝不能重复简单挖煤、卖煤的高耗能、高污染老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在保持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构建巨大的立体投资空间,走以工业循环经济带动其他大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彬县县委书记李建民说。
于是,一场涉及多个部门的环保攻坚战在彬县展开凌厉攻势。20 08年,由李书记亲自挂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三个小组,一周内就关闭了40多家煤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