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网县域经济专栏首页>>专家访谈

李斌: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24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专访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

    记者周婷玉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良好的人口环境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又将如何发展?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就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接受了记者专访。

    “十一五”期间我国实现人口总量控制目标

    记者:过去的五年,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哪些成就?有哪些新进展?

    李斌:“十一五”时期是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的五年。人口计生工作的进展突出体现为:保平稳、促统筹、惠民生。

    “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口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继续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内,实现了人口总量控制的目标。

    “十一五”时期,人口计生系统大力推进“两个统筹”,即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间的关系,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一五”期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累计发放扶助金120亿余元。同时,积极推动计划生育政策与最低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保险等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衔接,普遍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和“幸福工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十一五”后期,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开始得到初步遏制。同时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启动,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国家、省级和重点区域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工作进展顺利,初步实现省级数据集中。人口快速调查与监测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人口计生统计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推动人口数量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记者:请问您认为人口因素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作用?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方面现状如何?有新华网网友特别关注农村的优生优育问题,请问这方面将有哪些措施?

    李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重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者素质,努力将我国人口多的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出生人口素质是人口素质的基础。当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每年出生缺陷率达到4%到6%。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预防非常重要。人口系统一直积极探索有效途径,2007年全面启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2008年在全国8个省开展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2009年全面组织实施“优生促进工程”,2010年会同财政部在全国18个省的100个县启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

    在农村和基层,人口计生系统充分发挥服务管理网络遍布城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优势,采用组织知识讲座、发放健康资料、面对面咨询等多种方式,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健康教育、优生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相关服务,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让流动人口公平享有计生公共服务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加快,请问目前流动人口状况如何?管理方面将有哪些突破?

    李斌: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超过2亿人。调查发现,现在流动人口的主体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他们举家流动和长期定居的趋势明显,在现居住地生育现象十分普遍。

    “十一五”期间,人口计生系统根据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制定人口导向政策,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有序流动,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国“一盘棋”机制建设。今年,国家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在49个城市启动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流动人口可以就近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享受国家规定的避孕节育免费技术服务项目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检查等。

    流动人口还可参加当地组织开展的婴幼儿早教活动及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还可以享受相关的奖励政策,在生产、生活方面遇到困难时,优先获得当地政府的扶持和救助。




责任编辑: 周岳景来源: 新华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