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走土地节约集约之路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30
|
深挖存量促盘活
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武陟县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项目建设投资热潮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急需增加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该县通过挖潜存量、盘活闲置,较好地缓解了项目用地压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该县县政府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与各乡镇签订了处置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责任状,出台了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建设使用优惠办法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暂行办法,制定了对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利用内部空间高效开发、收购兼并低效用地企业等挖潜节地项目,给予财政补助、减免收费的优惠政策,并对企业投资强度、容积率等刚性指标进行严格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挂钩,对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的乡镇优先解决用地指标。
该县对征而未建、征多用少的项目,逐个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签订协议书。对违背合同约定且符合收回条件的低效用地、闲置土地,依法予以收回,有计划逐宗盘活。近3年来,该县先后盘活闲置土地59宗,面积1545亩。
多措并举见成效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武陟县的决策者们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实现了耕地保有量逐年递增。
按照村镇体系规划,该县从原来的367个行政村优化调整到现在的126个基层村、60个中心村,变一户一宅为农民住宅楼或住宅社区,鼓励农民向中心村集聚。目前,全县正在实施和拟实施新村建设的村已有14个,投资总规模达4.97亿元,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群众入住新村后,可腾出建设用地5637亩。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该县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向集聚区、工贸区、功能区集聚,并制定了投资强度不低于每亩120万元、容积率小于1.0的不得入驻产业集聚区的标准。同时,该县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不用或少用新增建设用地,提高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向存量要增量。利用财政集中投入、以点带面的方式,强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规划了20公顷的标准化厂房区,已建成厂房30栋21万平方米,容积率超过1.5。目前,该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22家,初步形成了以江河纸业、瑞丰纸业为龙头的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大指造纸设备、天创风电设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两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及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新能源三大配套产业集群。
为保障粮食安全守好耕地红线,该县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力度,对12万亩黄河滩进行分期整理,平整、打井、修路、架线,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实现全县乃至全市的占补平衡储备了足够的后备资源。目前,通过黄河滩土地整理项目,全县新增耕地4.1万亩。
日前,记者在武陟城乡采访时发现,惜地、节地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高效、科学用地的典型数不胜数。在工业集聚区,数十家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既节省了耕地,又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益,真可谓是“一石三鸟”;在黄河滩区,农田灌溉设施齐备、田间道路宽阔平坦,新开发的耕地上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在已实施和正实施的新农村建设中,大批农民从零散村和独家小院搬进了功能齐全的中心村和多层住宅,腾出了大量的土地;在城乡,闲置的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弃地被先后整理、复耕,变成了造福子孙的可耕地和建设储备用地。
这是一条符合武陟实际的科学用地之路,更是一条保障武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智慧勤劳的武陟人民正沿着这条节约集约用地、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道路,在这片富庶繁华之地,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