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家:一个特别温暖的地方——访陈献国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2-31
|
2008年至2010年是丰收的时节,三年内,上海勤达(集团)成立,下辖专营混凝土的公司共5家,分别为上海勤达混凝土公司,上海勤腾混凝土有限公司,上海同力混凝土有限公司,上海勤鹏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及河南勤达混凝土有限公司;另外还有专营混凝土输送泵车租赁业务的玄野机械设备租赁公司、专营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业务的林博汽车运输公司;其他领域的还有在上海松江创建的上海勤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河南郑州收购了郑州友谊商场及友谊集团的其他产业。集团公司资产超亿元,员工数千名,年上缴利税超千万元。
采访附记处事一贯低调的陈献国,至今能够在互联网上查找到的几乎都是一些关于企业登记之类的资料。再就是2010年5月29日上午共青团河南省委驻沪团工委在上海煜宝设备安装公司组织邀请50名河南籍在沪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开心世博游启动仪式上的有关报道,此次活动中,团工委书记赵凯平和副书记陈献国等人参加,赵凯平表示“这次我们邀请部分河南老乡的在沪务工人员子女参观世博园,虽然人数不多,形式也略显笨拙,但是,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我们的这种做法能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务工群体,关爱务工子女;尤其是在这些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这些孩子推开一扇通往未来美好明天的窗户,为他们并不斑斓的生活撒进一线明媚的阳光。”还有一条是2010年7月6日,共青团河南省委、共青团上海市委在上海东方明珠国际新闻中心隆重举行的豫籍流动团员青年和驻沪团工委双向协作共管对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陈凯、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侯红等出席,有关领导在讲话时指出,河南省驻沪团工委克服困难,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以联络、凝聚和服务豫籍在沪团员青年为宗旨,有效整合河南在沪驻外团组织体系,着力构建豫籍在沪务工团员青年教育管理、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关爱帮扶和人才培养平台,在深入豫籍在沪青年群体调研、建立基层团的组织、维护豫籍在沪青年合法权益、联络豫籍在沪有为青年、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团结引导广大豫籍在沪团员青年为河南添光彩、为上海做贡献,得到了共青团河南省委、共青团上海市委以及上海市合交办的充分肯定,确保了豫籍在沪团员离乡不离团、流动不流失,使驻外团工委真正成为务工团员青年的温馨家园。有关领导还表示,河南省驻沪团工委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四个重在”的要求,一要夯实组织基础,加强基层团建,强化对市、县两级驻沪团工委的领导,筹备成立河南青联上海分会,不断增强驻沪团组织的生命力。二要丰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弘扬‘三平’精神、争做‘四种’河南人”学习实践活动,评选表彰优秀青年典型,整合资源开展就业创业、维权服务,不断增强驻沪团组织的凝聚力。三要强化协同合作,积极主动与上海团组织汇报对接,向上海市各级青联、青商会等举荐优秀人才,加强与共联共建单位的协同配合,不断增强驻沪团组织的战斗力。有关此次活动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陈献国承担的是会务安排事务,也就是说扮演的是一个既出钱又出力的角色。
冬日暖阳情满桑梓
今年以来,共青团濮阳市华龙区委认真落实团中央关于河南省驻外团工委建设的有关精神,以深入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驻外团工委的引领作用。八月份,共青团濮阳市华龙区委依托上海勤达(集团)成立了濮阳市华龙区驻上海团工委,至今已经开展了多项有意义的活动。河南省驻沪团工委副书记、上海勤达(集团)董事长陈献国对家乡的感情深厚,多次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家乡的发展,如今年九月份捐助1.2万元帮助华龙区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还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联系项目,传递信息,贡献了自己一片爱乡之心。
12月10日下午2时,华龙区驻沪团工委、上海勤达(集团)董事长陈献国来到了岳村乡敬老院,他与老人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在敬老院生活的情况,同时,还向敬老院的60多位老人捐赠了六台治疗仪、保健用品及生活用品总价值20余万元。随后,陈献国一行来到了岳村乡田村中心小学,向该校留守儿童捐赠了价值两万元的棉衣和学习用品,华龙区团委同时捐赠了价值4800元的图书,陈献国董事长勉励孩子们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早日回报社会,并表示将继续关注、关爱家乡的留守儿童。最后,中心小学全体师生用歌声和舞蹈表达了自己感恩的心。
共青团濮阳市委副书记李志华、濮阳市华龙区政府副区长马俊杰出席了本次捐助仪式。共青团濮阳市委副书记李志华向陈献国先生对关爱家乡的行动及支持华龙区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表示感谢,并对华龙区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主人公的奉献
陈献国公司的一位员工曾在文章中写道,“多年的辛苦创业,他从未停下脚步,也不曾野心勃勃定下资产目标。他虽是个商人,但也有着诗人的浪漫情怀。在他眼里,金钱的价值,远远低于他对自然本性的追求,对感情的珍视,对生命的敬畏。他非常看重自然本性的流露,人的成功就是可以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这种自由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很多人为别人的眼光而活着。在他看来,年轻的时候,需要拿出足够的魄力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可能需要付出很多,但是这是值得的。他热爱那份随心追逐的自由,做能让自己丰盛起来的事情,成功就在脚下。成功的他从未忘记养育自己的河南土地,从未忘记自己是河南的儿子。从创建第一家公司到现在,总计给河南老乡提供了数百人的就业机会,培养了几十名经营管理人才,如今遍布集团公司各个领导岗位,并发挥着出色的才能。家乡建设他也一直关注着,他积极筹备道路建设急需资金,他向教育部门捐款捐物,他资助了因贫困上不起大学的孩子,他去养老院探望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人。他迫切的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平稳安康的生活。”
在陈献国担任的全部职务中,他认为自己最看重的是共青团河南省委上海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这样一个不拿一分钱报酬的岗位。
陈献国却认为,正是这样一个不拿一分钱报酬的岗位,却可以为大家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接着,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偶尔听到的上海滩趣闻。
在上海,有人打趣问什么人最多?
答:有钱人最多者有之,有文化人最多者也有之;其他像早高峰和晚高峰地铁里人最多;双休日超市、服装市场、商厦人最多;平时医院、学校人也最多;赶上节假日火车站人也最多……
其实标准答案是:上海年轻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