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杰会见来梨树签约域内外客商时强调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04

    发掘优势 打造特色 集聚要素 加快振兴

    12月27日上午,市委书记刘喜杰在吉平宾馆贵宾厅会见了与梨树县签订投资项目协议的域内外客商,对各位客商落户四平,落户梨树,双方成功签约表示祝贺。

    刘喜杰说,现在发达地区竞相发展,欠发达地区正加快赶超,发展态势迅猛。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四平必须加快赶超,在“十二五”期间后来居上,实现在哈大经济大动脉上的隆起,这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今年“4·19”大会之后,四平吹响了全面振兴的集结号,全市万众一心,谋求进位赶超,大刀阔斧地处理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极大地增强了全市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为四平加快转变、加快赶超、加快隆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次梨树县签约的10个重点项目,都是立足于四平的比较优势,立足于四平的区位特点,立足于四平 “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选得准,对四平更好更快发展,特别是尽快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刘喜杰强调,提出“一核三带”富民优先发展战略,就是从四平的比较优势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四平的特色、资源及人才优势。四平已经清醒地掌握了发展的方向,找到了奋斗的目标,走上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明年高铁即将通车,四平就要步入高铁时代,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拉近了四平与长春、沈阳两大都市圈的距离,融入了长春经济区和沈阳经济区;挑战是四平如果不把自身的比较优势挖掘出来,找不到特色,抓不住商机,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因此,我们坚持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围绕“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来推进“四动”,通过“四动”来实现“三化统筹”,实现融合发展。

    刘喜杰指出,要打造特色的城市。城市越有特色就越有竞争力,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挖掘城市的特色。我们要围绕长春、沈阳两大都市圈,做足四平的山水文章,在市区内形成两湖、两河的城市生态新格局,充分挖掘四平地下温泉资源,建设城市综合体,努力把四平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城市,成为“长春的前厅、沈阳的后花园”, 实现住在四平,工作在沈阳、长春,这是四平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四平正谋求做强“一核”,扩大主城区人口规模,发挥人才优势,通过内引外联,有效连接各种生产要素,形成拳头,使四平成为未来极具竞争力的吉林省南部的重要门户,成为东北亚区域当中最适宜人居、最适合创业、最适于发展的中心城市。

    刘喜杰指出,要打造特色的产业。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有特色的产业作为支撑。过去四平的产业门类齐全,但都没做大,没做强。在“十二五”期间,四平要加快整合资源,形成四平特色的产业,打造三大主导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通过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专用车、换热器和汽车零部件三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千亿级产业,成为四平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农副产品深工业要做足、做透下游的玉米深加工产品,通过拉长产业链,使整个产业异军突起;新能源主要是围绕光伏产业加快发展,统筹推进生物质发电、风电等重点项目建设,使之成为我市新的主导产业。

    刘喜杰指出,要打造特色的文化。文化是多元的,文化如果离开了多样性,就没有特色。四平在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包容性文化,着力挖掘四平的萨满文化、长白山文化等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的特色文化,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最近,梨树县“二人转”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提高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与此同时,要深入挖掘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刘喜杰强调,要把创新贯穿于整个“十二五”。要加大城市创新、企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包括思维和习惯的创新。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创新,围绕生产要素的供给创新。通过创新提升城市的品位,提升四平人才队伍建设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通过创新,以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把外来人才变成本地人才,只要把人才这篇文章做足、做透,把投资者、资源和优势向四平聚拢,四平就大有可为。

    刘喜杰说,各位企业家看好四平,看好梨树,四平要创造最好的条件和环境,大家携起手来,让签约的项目早日落地,实现互惠双赢。

    副市长柴伟,部分市直部门负责同志、梨树县主要领导会见时在座。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张艳玲来源: 梨树县门户网